- 来自
- 湖南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674
IP属地:湖南省益阳市
|
本帖最后由 真局外人 于 2017-9-25 14:32 编辑
应山县早先叫永阳县,后来是么样改名的呢?据传说在某个朝代,有位县令 刚到任时,为了显示自己勤勉政事,每天早晨都要坐上轿子,绕护城河外“巡察 ”一周,还让衙役们鸣锣开道一路吆喝,每当走到城南,他总听见衙役们的喝道 声格外宏亮,心里不免有些奇怪。一次,他又“巡察”到城南,听见衙役喊了一 声“喝”,不远处随即传来一连串“喝-喝-喝”又大又长的应和声,他掀起轿帘 向外认真观察了一会,终于弄清连续的应和声是那座壁陡的小山(印台山)发出的回音,便 拈须大笑说:“哈哈,真是堂上一呼,堂下百应;出城一呼,山川回应!这个县 何不就叫应山?”不久、经他上奏,朝廷也真地批复下来,将永阳县改成了应山县。
出武胜关,南下40里,山岳沟壑间有一平地,东西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平地上散落着零星的人家。是日,一学馆先生感于生活之困顿,诗意大发,作诗一首:
撮米烧成粥一瓯,北风吹去浪攸攸。
手持尤如凌宝镜,照见楼台在上头。
对得意之作,先生吟颂的摇头晃脑。是时,一叫花子由此路过,听见先生吟诗,上前道:先生此诗立意不错,要是能精雕细凿一番,也许更好。 你也会诗?还能为我改诗?先生问。 试试吧,花子答。 撮米”不妥,谁知你撮了多少?改为“粒米”如何? 听罢此言,先生知道碰见了高人,连声说:改的好,改的好,请问还有要改的吗?武胜关向来风大,“北风吹去浪攸攸”,很正常的呀,但写诗最忌直白,不如改成“鼻风吹去浪攸攸”。还有“照见楼台在上头”是否可改为“照见眉发在里头”?先生说,那诗不是成了:
粒米烧成粥一瓯, 鼻风吹去浪攸攸。
手持尤如凌宝镜, 照见眉发在里头。
啊,改的好,改的好,真是改的听了头!如是又复呤颂之。
此时,居汉口镇北60里龙王尖山脚下的无聊人到此,听罢此诗,憾慨道:这是么稀饭,完全就是光水。如是,光水、广水,广水,光水,就成了这一片平地的地名,后来,人们觉得“光水”太丢人,都认同“广水”了。这不,某年某月某日,有千年建制历史的应山县也改为广水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