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客观心态 自6月以来,中国南部多地遭受暴雨袭击。7月5日始,武汉市遭遇50年一遇的罕见特大暴雨,近半城区严重渍水,大部分交通瘫痪。“武汉看海”刷爆网络,在官方和民间慈善组织积极主动抗击自然灾害的同时,有人质疑:“城建投资230亿为何仍看海?”还有一个醒目标题:“千湖之殇填湖的报应!”文章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近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籍此质问全城水患是天灾还是人祸?果真如此么?50年前的武汉一直风调雨顺么? 1931年8月,长江遭遇特大洪水,武汉被淹百余天,数千人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武汉史书记载为“天灾加人祸”。所谓“人祸”系由当时的汉口市市长刘文岛等渎职、贪污所致。但真实的历史是:刘文岛是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1年的汉口市长为何葆华,时兼两湖防汛主任,妄将防汛麻袋每个提价1.5元,并将规定麻袋的豆、沙比例之七三成,改为三七成,从中大肆贪污,张公堤因而溃口,大水冲入汉口市区,市民生命财产遭空前损失。但问题是,如果何葆华不贪污,能不能挡住武汉洪灾的步伐?我想在当时的境况下,谁也不敢正面回答! 当年,由于7月份长江流域降雨量超过常年同期一倍以上,致使江湖河水盈满。8月,金沙口、岷口、嘉陵江均发生大洪水。当川江洪水东下时,又与中下游洪水相遇,造成全江型洪水。沿江堤防多处溃决,洪灾遍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中下游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淹死14.5万人。 我并非为被蒋介石撤职的何荷华辩护,贪墨必惩,这是人类、民族及国家文明进步和自然生存的底线;更无议否定对中国城建的热心质疑,我跟崇尚自由的爱国大众一样,如此感叹:时代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谏言智慧,古有姜尚、石碏、魏征,近有李鼎铭……但核心是处于一种什么心态谏言? 在天灾面前,谁也无法保证心态平复。连续近两月的阴雨,也让我想到了《百年孤独》的那份电报:“奥雷良诺,马贡多在下雨呢”,正是这场连续下了四年多的雨,才有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长猪尾巴的男孩刚一出生就被蚂蚁吃掉,才有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虚拟的城镇“马贡多”被狂风卷走的毁灭…… 然而,无论是孤独还是永恒,《百年孤独》彰显了一个时代的某种人类心态,但不是全部,我不敢沦为武汉洪灾所表现的“看海调侃”、“人祸批评”中的独立一种,因为心态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各种心理活动的复合表现,它是多元的,“天灾加人祸”,方是客观心态的基本事实,而主动“积极救灾”更是客观心态的基本前提。 在很多的时候,中国人面对人生状态,总是习惯用现有的不足类比西方的长处。我也承认,进取者永远是在他人长处的较真中成长的,我更承认,西方拥有更为健全的质疑谏言机制,但不能不否认,更多情况下,在激烈的争议中,有人忽视了西方人的另一种心态,譬如城市洪灾,在现实大部分中国人眼中,西方的城建非常强悍,不会如中国城市一样内涝,然而,2016年1月24日,美国新泽西州,当地因强暴风雪引发洪水,民众划船出行;2016年6月第一周,法国巴黎遭百年一遇大洪水,民众兴奋“看海”;针对1931年武汉洪灾,国民政府美籍财政顾问阿瑟·恩杨格如此写道:此次灾难“不仅超过中国苦难历史中任何一次水灾,而且也是世界历史中创记录的大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在比较不足中进步,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个体成员,不能总在比较不足中生存、生活,更何况,东西方本就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生存文化基础差异,真正的自由,是坚守底线、尊重客观的个性、差异,是共守人类基本文明的民族特色,所谓抛开底线、客观和基本文明的单边大同、普世,只是左右他人的权术或工具,不是个体、国家、民族的生存状态,更不是其生活心态。 作为个体的普通百姓,特别是经历着世界历史上鲜有的百年沧桑轮回、多元意识形态冲击的现代中国人,拥有复杂多变的生活心态,无可厚非,但有很多人沦为心态的工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把一边倒、把非客观的爱憎,作为心态形成、彰显的唯一法则,工作、生活甚至大到爱国、爱民族的言行,都以这种扭曲的个体心态为准则…… 之二:自然心态 早晨散步上班,遇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卖报纸小男孩,脸上荡漾着快乐的甜笑,心底突然蹦出可爱、喜欢等字眼,我停下脚步,笑道:“我可以买你的报纸,但你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小男孩眨巴着明亮的眼睛:“好啊,好啊,伯伯你问?”我突然很严肃地问:“你为什么卖报纸?”小男孩不假思索的回答:“体检生活!”我愕然!途中又连续问了四个小孩,一个男孩沮丧地回答:“妈妈让我做的!”一个女孩笑呵呵地说:“赚零花钱!”我继续追问:“爸妈不给你零花钱!”女孩抿嘴一笑:“多多益善嘛,妈妈本来就不允许我做,说不安全,但我说自己挣钱多好啊?”我故意打击她:“卖不完怎么办呢?”女孩咯咯地大笑:“没关系啦,爸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说我也体会了爸妈挣钱的辛苦啦!”一个男孩低着头腼腆地说:“爸爸要我锻炼勇气!”还有一个男孩嘟哝着嘴说:“学校安排社会调查!”两个自愿的小孩乐观,三个被迫的小孩沮丧,出发点不同,所表现的心态绝然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遭遇沮丧的三个小孩一样类似的“被……”譬如:被慈善、被善良、被婚姻、被目标、被工作、被学习、被贪污……无疑,这种“被……”容易破坏情绪,虽然情绪不是心态,但正如“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样,同类情绪持续发酵,也成就了一种“被自然破坏”的疾病心态。不过,在我看来,只是更多的时候,让这种“被……”绑架,陷入惯性的恐惧深渊不能自拨,沦为恐惧或逃避的奴隶,作为自主的人,需要一种主宰“被……”、成为“被……”的主人的勇气。 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国新思维运动作家大卫·布什,倡导通过改变人的思想来改变其生活,著有《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积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众多的案例研究,循循善诱地指导读者,应该怎样满怀信心地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医生,他认为:所有心理疾病,都是源于背离自然规律,源于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只要勇于纠正所有错误,自觉遵从自然规律,就能重新做回自己的主人。 遗憾的是,每一个普通百姓不是心理学家,事实上,也无须去做心理学家,作为有思想的成年人,毕竟不是那三个小孩,应该明白一个事实:你不必学习什么高深道理,只须每天专注审视自己的心。你每天都会检查自己的物资是否充分?会去查看冰箱食物够不够?那你为何不检查自己看待事情的心态?审视自己的心灵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至少,譬如工作,我和老鬼,知道且尝试了一种方法:当你发现本不是你喜欢但又非你做不可的工作时,每天会在心里提示一句话:“把工作变成爱好!”这就需要你拥有一颗持续关注、发现乐趣的心,有一双善于抓住快乐现象源的眼睛,无论是你在找不到出路的“迷宫”世界,还是在平淡无奇的“象牙塔”,你都能从那些“被……”中找到切合你心境的自然属性,正如那三个沮丧的小孩:只要成为爱好,就会在快乐中锻炼勇气、完成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