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471|回复: 22

【2017新散文年展】wx_鄂东大_vIp11 :老仓子埠名人速写系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7

主题

45

帖子

7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7-12-9 19: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远煌 于 2017-12-10 11:38 编辑

【参赛作品】

老仓子埠名人速写之一

引子——梦

    明月高天。思乡。

    举杯独酌。无眠。

    有人唱:“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和谁相逢? 多少什么事?

    广场的灯光眨着眼晴,回望着历史的深邃。

    捧一掬月光照路,我穿越时空隧道,沿历史的长河回溯——

    在公元前1066年严冬的举水河边,我看到邾子国的国主曹侠,手捧凤鸟纹兕觥仰天长笑,洒酒河中。牧野之战令商纣灰飞烟灭。挟毂骖乘使武王封国于邾。—将功成万骨枯,他笑得桀然。
    当楚国熊绎至熊胸等十余代君王,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筚路蓝缕,甘苦与共时,在邾子国—隅的武湖之滨,我听到凭水而居的余家村百姓以五弦琴伴奏的歌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我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一转悠就是百年。
    汉元封二年冬天,一位朝廷大臣公孙卿向汉武帝报告说:“在东莱山看到神仙,他好像说要见天子”,于是汉武帝前往缑氏城,封公孙卿为中大夫,到东莱住了几天,却未见到神仙,只看到了所谓“巨人的足迹”。
    无独有偶,与此同时,在仓埠余家村北的湖滨集镇上,我见到一位长须飘然的老者,在集市上对人讲述着这块风水宝地的“黄龙真人骑龙飞升”的故事。当然,人们同样没有见着神仙和龙,只不过从那时起,这个小镇便有了大名——骑龙镇。
镇滨于湖。镇有镇的故事,湖有湖的传说。
    文景之治,库藏充实,天下太平,万民乐业。汉武帝效法秦皇,巡游全国。—日行至江汉,但见长江北岸—湖,天水相连,碧波荡漾,岸柳成行。湖边良田千顷,稻菽飘香。赞曰:“真乃鱼米之岁乡也!”随臣奏道:“此湖尚无名号,请皇上赐名。”武帝寻思,俺为汉室五代帝王,当以武为此湖名号,只是不便说出,遂借题发挥道:“历来鱼米之乡,为兵家必争之地。争则以武,赐名武湖吧!
    即便是借口,也显得理由十足,振振有词,堂而皇之——这便是皇帝。

    及至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屯兵武湖,操练水兵,武湖才真正成了"武"湖。

    一路游走,看到了司马迁滴着血的 <史记>,读过了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也记住了乐府诗<长歌行>中的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又见好诗——"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而又被人贬损得最厉害的隋炀帝的佳作。想不到这位修筑大运河,打通丝绸之路的功勋皇帝,竟然是承汉启唐的诗歌大家!

    且来打坐乌蓬船,沿大运河逶迤行进。

    刘禹锡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好倒是好,只是住惯了豪华住宅的燕子,跑到平民百姓的陋室,面对着“床头屋漏无干处”的日子,恐怕就只是来蹲个点,它呆不了多久的。

    杜牧是个好干部,从监察御使的位置降为黄州刺史,却不是蹲点,是受踹。当时黄州又名齐安郡,治所即今新洲城关。杜牧来到新洲,一呆就是四年。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小杜在黄州写景抒情的诗作不少,其中尤以这首《齐安郡后池绝句》为千古绝唱。他眼中的新洲是很美很环保的。

    五代十国,狼烟滚滚鏖战急,城头变幻大王旗,多少被山呼“万岁”的真命天子,顷刻间化做了尘泥。

    继续逐步。武湖之滨,渐闻乡音。

宋人周沂朗声道:且听我吟武湖!

    “地辟天开有此湖,春时涨满至冬枯。春来荡荡漫天浪,水落萧萧两岸芦。明灭火光渔父乐,悠扬声起棹歌呼。曾闻昔日英雄将,用武其中胆气粗。”

    一种声音汲水而来,像是自内心涌出,用根根细弱的弦,弹唱生命之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这位举案齐眉的女子,截取高贵的气节支撑自己走完古典的野径。

    千年之后的我,看她纤纤素手描摹的性情,在宋词里张扬着婉约之美!

—路过关斩隘,一路所向披靡,猎猎飓风将蒙古英雄的身躯打磨得更加粗犷雄浑。公元1271年,当忽必烈的《建国号诏》一公布,人们才知道,原来成吉思汗绝不仅仅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忽见六月飞雪——那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奇冤。我问上天:人间的冤情至今时有发生,800年前的那场天理昭昭的飞雪呢?

     一个名叫 朱元璋的男人,终于夺了忽必烈铁骑打下的江山。据说,这位长相稀烂的草根皇帝有一大优点:听老婆的话!

    在明崇桢九年的书架中,我看到仓埠人万尔昌写的《颐庄诗文集》和《颐庄诗抄》。他和顾炎武是志同道合的至交。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真的是很有血性,很男人。面对家产被抄,父亲被押,妻子被占的奇耻大辱,他做出了一件让全大明难以应对的惊天动地的事情:引清军入关。

    美丽无罪,可陈圆圆的美丽好像有罪了,几百年来,就有不少人将明朝灭亡的原因推在她身上,视她为“红颜祸水”。

    事实果真如此么? 我想不是。

    因为:明朝就是没有陈圆圆,也即将灭亡,因为它的肌体已经腐败、溃烂。

    当大清皇帝爱新觉罗· 弘历在演绎"康乾盛世"的恢弘历史时,紫禁城内的金殿阶前,我见到了仓埠人万年茂的身影。这位“文章取冠八郡”的少年才俊,先是在翰林院作编修,后因举荐梁国治、刘墉等有功,被升任监察御史。

    乾隆三十七年,黄河大水,饥民遍野,亲临救灾第一线,督促地方官兵为灾民煮粥施赈者,便是仓埠人李长青,他当时的职务是同州知府。

    嘉庆四年的内阁学士李钧简更是了得! 曾任兵、吏、工三部侍郎和督仓场,这位仓埠老乡兴冲冲向我展示了一袭制工精美的蟒袍,那是他以一首全韵九言诗惊冠百官,由嘉庆皇帝亲赐的。

    一路走来,仓子埠的熟人渐多。我和张鸣珂、姚文轩、夏寿康、萧耀南先后拱手话别后,一大串民国人物接踵而来……呵呵,弹指一挥间,满清帝国的龙旌己换成了青天白日大旗!

    十年内战。

    八年抗战。

    ……

    历史如水,亦静亦动。动则前仆后继,常涌常新;静则波澜不惊,积淀着刚柔并济的深度。

    百年风云,演绎的是成者王败者寇的戏剧;

    百年苦斗,抒写的是忠与奸智与愚的史章。

    当一位身材高大的男人,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用一口纯正的湖南口音大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五洲四海响起了昂扬或者沉闷的回声!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老仓子埠,在镰刀斧头和五星红旗指引下开启了红色的旅程。

     ……

    岁月,朝代,人物,事件,还有老仓子埠的美丽传说,在历史湍流的漩涡中被一一卷走,唯有史书记载着的那些前车之鉴,以及那些杰出人物曾经闪亮的熠熠光辉,仿佛迎面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7-12-9 21: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参加年展?如果是,须按规定发帖,一人一个帖子,一楼一篇,最多五篇。这样别人弄不清楚怎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7

主题

45

帖子

7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7-12-9 22: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7-12-9 21:52
是不是参加年展?如果是,须按规定发帖,一人一个帖子,一楼一篇,最多五篇。这样别人弄不清楚怎回事。 ...

哦,谢谢元辰版主提醒!俺初来乍到,弄电脑的手艺很水,今后请多指教!《仓子埠名人速写》一共六篇,是按一楼一篇发的,如不合规矩,可予摈弃。
即颂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7

主题

45

帖子

7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7-12-9 22: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7-12-9 21:52
是不是参加年展?如果是,须按规定发帖,一人一个帖子,一楼一篇,最多五篇。这样别人弄不清楚怎回事。 ...

哦,谢谢元辰版主提醒!俺初来乍到,弄电脑的手艺很水,今后请多指教!《仓子埠名人速写》一共六篇,是按一楼一篇发的,如不合规矩,可予摈弃。
即颂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7-12-9 22: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楼主,希望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7

主题

45

帖子

73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7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7-12-10 01: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夫子 发表于 2017-12-9 22:17
欢迎楼主,希望继续!

诚谢山夫子版主厚爱!即颂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7-12-10 13: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里继续往下贴,就这个是参展贴了。前五篇参与选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5

396

主题

8273

帖子

9483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483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7-12-10 17: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仓子埠名人速写之二——

万尔昌

    你从问津书院走来,挟着一身正气,满腹经纶。

    老想恢复大明,组织“复社”,忙活着秀才造反,你是不是有点天真? 有点浪漫?

    不与清廷为伍,拒不应试,两次借故落榜,你真的是“一根筋”!

    喜渔樵耕读乐,乃半农半儒生。与书琴作伴,与山水为邻;以教书为业,以诗著寄情。志于道,明于德,尚于礼,据于仁,修于心。淡名于朝,淡利于市,淡隐于野。学圣贤之品格,立天地之正气;视轩冕若浮云,笑功名若轻尘;育英才以兴邦,扶正义以爱民。难怪当时就有人拿你比陶渊明了。

    400年后的今天观照你,很多同样被称作“文人”、“学者”的人,差的就是你那样的铮铮风骨与赤子之心!

    400年后的今天面对你,有一股正气直抵脊梁的骨髓! 我要让自己的灵魂跪下,拜倒在正气之下;我要让自己的膝盖坚硬,在俗世中不卑躬。

【人物小传】

万尔昌 (1609—1693),字师二,号颐庄,仓子埠杨裴万家大湾人。

万出身于书香门第,兄弟四人,排行第二。幼好读书,善诗文。明崇祯九年(1636年)中举人。万目睹朝政日益腐败,深为忧愤。因志趣相投,与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交情颇深。清顺治元年(1644年),组织“复社”,为“复社”骨干,反宦官权贵,反清兵南下,意在恢复明朝。常吟诗作文,议论时政。史(可法)阁部徇节扬州,南都不守,遂隐归故里,不言功业。与渔夫樵子,同志故交,辄终日相对,毫无倦容。清一统中国后,朝廷闻其才学,敦促其赴京会试,万在途中故意自伤其脚,以避应考。次年,湖北主考官吴梅村亲自写信要万再次进京赴试,万只得赴京,但在考试时故意墨泼试卷,是以自行落榜,以明反清之志。

新科状元刘子壮慕名而来,登门拜访,万以冷眼相向。刘走后,万将黄表纸点燃,在门槛上—揽,且说:“清白人家门槛,不可让不伦不类之人踏污”。黄州知府余成龙知其能,微服登门恳请为佐,万亦婉言以拒。

万回归仓子埠,以教乡塾为业。治学严谨,每早、晚都要求学生读书,一灯盏油点干方能就寝。

万每年都效仿“社仓之法”,将秋粮收购储存。春荒平价卖出,以济乡民。行之5年,乡里受益。如遇大饥荒之年,则将存粮悉付郡守,以赈济灾民。

万擅长诗词,著作《颐庄诗文续集》、《颐庄诗抄》行世。遂安人毛际可为之作序,称“大节在渊明间,而诗亦得其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5

396

主题

8273

帖子

9483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483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7-12-10 17: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仓子埠名人速写之三——



万年茂









    我听见他的叹息重如铅块......

   他的故事让今天的宫廷戏剧和溢美的鼓噪戛然无声......

   乾隆11年8月28,皇帝赐宴文武百官于瀛台。本来是件吃公家喝公家玩公家的快活事,却因有两位厅级官员(侍讲大学士)向—位名叫傅恒的人献媚下跪,使他看不过去,认为“越礼献媚,近前屈膝,观礼之场,大雅之堂,有失体统,有伤风化。”他上疏建议皇帝,“对如此恬不知耻之徒,请予罢斥,以警后效”。

   按说,礼义廉耻为国维之德,一个大臣于公众场合向其上司下跪献媚,确实是丢丑卖乖。他的奏章合情合理:而他当时身为监察御史(相当于中纪委书记或最高检察长),对两个四品官员提出弹劾是职责所在,他的奏章也合法。然而正是这件合情合理合法之事使他丢了官。

   因为他涉及并攻击到了—个权倾朝野的人物——傅恒。

   我耿直的前辈老乡啊,这傅恒是你能动的么?乾隆帝的小舅子,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从曾祖父一辈起,世代都是朝廷一品大官,傅恒本人亦是首席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还兼有太子太保及协办大学士等显赫头衔,正宗的皇亲世臣,树大根深,所谓国情、国理、国法,于他何用?即使你是监察御史,又能奈他何?

    接下来的事便顺理成章。

    乾隆帝表态∶“关系陈邦彦、于振两人之名节,而傅恒若妄自矜大,致词臣如是趋奉,亦当有应得之罪”。于是,他亲自召见刘于义、汪由敦、舒赫德和王安国等,当面询问有无此事。刘、汪、舒三人都说 “没有看见这事”,只有王安国说他听到关于此事的传闻,但未亲眼见到。乾隆帝又令大学士张廷玉和讷亲两人进一步查核。他们询问了被弹劾的陈邦彦和于振本人,两人拒不承认,又问及与陈、于两人同班的裘日修、董邦达等人,而裘和董等则异口同声说“没有看见”。事实上,这下跪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的,大家全都看见了。

    于是,在众口—词的“没有看见”声中,"纪委书记"下了课。

    从京城返回仓子埠的漫漫长路上,夕阳残照里,留下了一个棱角分明的身影和刚正不阿的灵魂……

    啊,万年茂,我的长辈老乡!面对着你,面对着我们周围司空见惯不绝于耳的“没有看见”,在经历一些日子、速度以及光的轮回,翻阅一册册记载祖宗的史书,那象河流和海洋一般幽远的历史,那戳记着真与假,善与恶,曲与直的历史,我们在白纸黑字渲染的镜头下听读知识,在黑夜聆听幽远的来自你打坐岳麓书院弹拨的琴音,我们读懂了什么?听懂了什么?……历史?故事?还是只是自己的存在?我回答不出。    失却的历史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静候历史说话。

    历史,一言不发。  



















【人物小传】



万年茂(1707—1796年),字少怀,号南泉。仓埠街万家大湾人,清代著名学者。生而清英,年十四秉笔为文,惊其长老,敏捷过人,楚抚观风,取冠八郡,巡抚王士俊为之器重。清乾隆元年(1736年)成二甲28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淡于名利,纠弹当道,不避台阁。乾隆六年(1741年)奉命典试山东,分校礼闱,所拔皆名士,乾隆重臣梁国治、刘墉皆出其门下。旋擢广西道御史,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畏权门。因弹劾于振、陈邦彦两学士,语过激而遭罢归。归后,杜门谢客,乐志养亲。是时,郡省大吏慕其贤,争聘主讲书院。历麟山、涑水、鹭洲、豫章、河东、岳麓、江汉、问津各席。所至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成绩卓著,学者尊信之如泰山北斗。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任岳麓书院山长,为岳麓书院著名山长之一,《岳麓书院导游·著名山长》有传。

万年茂平生淡于势利,忠君敢言、无惰容佻语,潜思超悟、不落元虚。其精研《周易》,尝言“太极与中庸合一,以天地实迹证之,以人验之,而要以立诚为本。”

曾先后五次主鬯邑问津书院祭孔祀典。年九十无疾而终,时翰林院全体同仁有“祭御史万南泉先生文”祭奠,乡里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他的许多动人故事。

主要著作有《周易图说》、《侍御集》,清代湖北通志、黄州府志、黄冈县志均为其立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5

396

主题

8273

帖子

9483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483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7-12-10 17: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仓子埠名人速写之四





李长青













    是幸?还是不幸?

    我们同住在武湖之滨,祖先把家系在犁铧上,犁出一片沃土,收获一片庄稼,我们就能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季。园里的一棵白菜,地里的一根棉杆,就能支撑起全部的生活。

身为放牛娃的你,进不了学堂门,却因天天倚窗偷听讲课的执著而使塾师感动,成了特许旁听生。经数年旁听,终一举成名。

    苍天,飘一路春雨抚慰你的心田,大地,吐一曲颂歌褒扬你的志气,行囊空空的你,从泥泞的岁月中跋涉而来,踏上了京师官道。一颗忠君爱民之心,揣在贫民本色的襟怀里,默默地渴盼着狂澜的羽翼,激溅起一曲撼天动地的歌吟。
    天水苍茫,鸟羽如雪。穿越腥风血雨的沧桑岁月,透过机巧重重的官埸深幕,惊见你那颗皎洁的魂魄,静静地冷凝成一轮雪中的皓月……



    一位典商,感激于你的断案公正,以贵重的人参馈送,你拒绝了,说“事后受馈,何异事前得赃?”

    一位铜商,感动于你的清正廉明,以重金相赠,你同样拒绝了,说“无事受馈,有事吾岂汝徇?”

    难怪当朝太仆寺卿陈兆伦夸赞你“洁身自好,美乎平生”!

    那时你的职位是苏州府总捕同知,官不大,却是公检法一肩挑的主儿。之前在上海宝山县当知县,是一位因干了不少如筑双桩夹坝,捍卫海塘之类实事而倍受百姓拥戴的好县官。

    乾隆是个识货的,也是个会用人的,一下子将你提拔为陕西同州知府。

    当地方官不容易,怕人祸,也怕天灾。

    偏偏你就遇上了黄河大水。辖区内大片田地村舍被冲毁,饥民遍野。你亲赴灾区,一面督促地方官煮粥施赈,一面造册申报抚恤。殚精竭虑,日夜不眠,使大批灾民免于流离之苦,生产很快得到恢复。既无暴力城管或强拆强迁之举,也无贪污挪用救灾款项之嫌,我真是服了你!

    有一件事,成为当时朝廷上下的美谈。

    同州府大荔县有个叫王正文的悍汉,斗欧杀人后逃匿,受牵连入狱者众多,命案久拖不决。后来虽将王逮捕归案,但他矢口否认,当地县令无计可施。经你一审,王立马供认不讳。乾隆特派巡抚前来复审,巡抚问王:“为何以前不认现在又服?”王回答:“李官府清正严明,人不敢欺;待人忠厚,人不忍欺。”

    你以人格的征服力,载着“法先王”的立意、“民贵君轻”的命题、人性本善的伦理,使一个莽汉暴力血腥的噩梦,被你至诚至善的呼唤撞醒了。

    你还拿出自己的官俸,捐资修复年久荒废的丰登书院,公务之余,你常去书院讲授课业,勉励士子修身明道,仁义智信。将思想的火焰,点燃在天命和鬼神的弥天黑网中,用生命沸腾的滚滚赤潮,将锈迹斑斑的窒心锁链淬砺成一柄刺向愚昧的利剑,让芸芸众生的心弦,重新皈依礼义的家园。让一个个负载仁义礼智的汉字,纵情地吞吐出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你的为官之道,也是你的为人之道。

    时至今日,你的自律箴言仍荡漾在历史的风景线上,被新的含义,重新注释。并且,以其久远的馨香,成为浩瀚史海中最动听的波韵。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同州官署里,你驾鹤西归了。

    在灵柩起运回仓子埠故里时,全州士庶老幼,上街送行,痛哭呼号,声恸全城。沿途设奠祭拜者百余里连绵不绝,民心之殇朝野震惊!

    从放牛娃到政府官员,从身强力壮到饱经沧桑,直至最后坐在辉煌的落日里,你本色不改,品质不变,依然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将仁爱善良之激情。波动着黯黯淡淡的夜;用为国为民之热心,烘烤着冷冷寂寂的天。

    于是,翻过历史斑驳的栅栏,我隐隐地窥见:你云蒸霞蔚的生命,在回归苍穹的最后一刻,绚烂无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