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蔡志杰【半坡】 于 2018-1-22 23:35 编辑
我们村子里的人,世世代代务粮种田。凭借人均六分的川水地,过着富不了,饿不死的日子,一天过了又是一天。一年过了又是一年。没人想过换种方式生存,没有人愿意改变一下经营的观念。除了那些种了一年又一年的黑豆玉米,谷物豆科,几乎没什么改变。 从我记事起,公家没少过引导他们,发展多种经营。从最初的发展核桃,到后来的苹果梨园。再到植桑养蚕,大棚种植,养牛养羊。没一样让一个人看上,当成用心去作的专业或主业。离村子不足五里路的武家沟,新庄人,发展果业。他们的桃和苹果,出售后,带给农户不菲的收入。村里人看得到,听得见,也觉着眼馋。真正动心,营务的却没一家。对面的杏家湾,许多人种温棚,本地甜瓜卖到最好时,一户可年收二十万元。有人说,有人爱。真让他们种,又是那么难。以至,国家给的牛,没几家养过三年,多数是值两千块的好牛,一千二卖掉套现。近二百亩桑园,没人养蚕,砍倒树,让一家家当了烧火柴,烧了一二年。山上槐林里躲着的,一棵俩颗梨树,结些碎蛋蛋。川里打起那么多温棚,没人种,荒了个经年累月。 村里有一片苇子地,属上祖人留下的产业。我对他们讲,好好作务,可打出品牌,包装了出售。没人觉得这上还有文章作。就知道,看眼前,发展短线生产,见利于当年。种两亩西瓜,有万二八千收入。掰几穗嫩玉米,呼踏踏开三轮卖了就是钱。二里路远的小镇上,没一家店铺是贺家沟人开的。即便近二年,这家娃学了粉刷,那家的学了川菜。还有学那盘头化妆的,都愿意打工当伙计,没人想过,有条件了开家自己的店。 对土地的热爱和固守,让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永远是那么些。经营的单一,让他们思想里,死守了种田,种田,再种田。不远看,不思下一代去干什么,让人们死记了保田活命。想把农民那种作业模式,三辈五代传承了下去。 来企业不欢迎,修铁路,高速也不愿。只是强征时,没人敢出面再挡。 前些年,我当教师期间。极力给孩子灌输教育第一,读书可以改变贫困现状理念。没办法,就是我小学教的好好的,一上初中就麻烦。许多娃娃没想过让自己走进大学校园。读着读着便不上心了,这家娃出去打工挣钱了,那家学技术手艺了。当你感觉遗憾时,他们会说,穷不供书,富不教学,这是老先人留下的老理。 说了这么多,只是看到了,不想让这些情况成为永远。心中的疼痛,并没有让我将他们冷淡,疏远。我只是希望老家人,改变上一点点,他们好了,我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