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时期,黄梅地处吴头楚尾,军事位置突出,北部山区五郎关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2世纪初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 。金兵犯宋,长驱直入,绵延鄂豫皖的大别山便成了长江中上游防线。岳飞驻军黄梅五郎关(杨梅岭),立马横刀,驰骋大江南北,在黄梅留下近十年的军旅足迹。他生前率部在蕲、黄、广、九江、南昌、安庆、武昌至襄阳一带,讨伐李成,降张用,收杨幺,战功卓越。蒙难前,曾密回九江、黄梅安抚属下,托孤家事,留四子岳震弹压镇守五郎关,令五子岳霆依兄隐居黄梅。
岳飞
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官授神武军都副统制,次年暨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永宣使。此时的岳飞已是攘外安内的大元帅,享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自 1131年起,岳飞奉命与镇江的韩世忠、池州的刘光世分段镇守长江防线。当年岳飞奉诏从宜兴出发,率部镇守安庆至襄阳的长江中上段防线。
自1131年至1141年蒙难,岳飞十年防务,抗击入侵,平息内患;运用兵法,巧妙布阵,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岳家军将士英勇善战,出奇制胜,战功赫赫,驻防段固若金汤。此期间,岳家军奉诏三次驰援淮西,四次率部北伐,历经126次战役均大获全胜,创世界军事历史之奇迹。人称常胜武穆。
“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兼潭州(长沙),荆湖安抚使。三月讨伐曹成,四月破太平场,战莫邪关。王弟翱被杨再兴战杀,趋桂岭,夺北藏岭,上梧关二隘;五月捷蓬岭,战元洲,擒郝政,收杨再兴;六月授中卫大夫武安君永宣使;七月屯兵江州”。《岳飞年表》
江州驻军包括九江黄梅,大江南北驻军统称为江州驻军。此处是长江中下游的要塞地段,南驻点是九江的“庐山关”,滔滔长江与浩瀚的鄱阳湖相连,紧靠巍巍庐山;北驻点是黄梅的“五郎关”。五郎关处在绵延的大别山隘口。古驿道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忠武王五侯行略》载:“四候先年随父王,征讨李成、张用等,屡师驻兵黄梅县,(父王)诏进屯洪州(南昌),后人心惧,留震弹压黄梅”。
史学界也曾有人困惑,岳震生于绍兴五年(1135年)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时岳震方才7岁,又怎能够率部镇守五郎关呢?确切的说岳震自幼随军,在黄梅三年军旅生活,与驻守五郎关的将士情感真挚,岳飞率部至南昌,岳震留守黄梅千真万确。具体说,五郎关驻军是岳家军的部将当家,岳震只不过是冠名镇守而已。
“后人信惧,留震弹压黄梅”语出有据,且语出有因。要说岳家军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英勇杀敌,舍生忘死是无所畏惧的。然而将士们胆怯的心理状态有两点。一是担心朝廷抗金保国的立场;二是担心岳元帅和岳家军尔后的安危。将士们回忆当年(1140年),岳家军第四次奉命北伐,全体将士英勇奋战,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大片失地。换来的却是一天十二道金牌令的强令退兵,岳元帅明升暗降。次年(1141年)岳元帅又将要从蕲黄(黄梅)出兵,驰援淮西,平息内乱,将士担心元帅今日去何时归。赴淮西本来必须经过江州,岳飞本可将其四子岳震带回家见见李氏夫人。但见五郎关将士处于依依不舍的状态,于是果断决定把岳震留在黄梅,以镇军心。
岳飞蒙难后,岳家军就地卸甲归田暗助岳震,岳霆隐居黄梅。闻名遐迩的岳家拳就源于黄梅,蓬勃于全世界。时代在变迁,岳飞后人研习岳家拳的家风依旧没有改变。世人瞩目的《武穆遗书》就源自黄梅岳飞后裔《岳氏宗谱》。
作者简介:
岳和君,生于1949年,黄梅县黄梅镇岳家湾人。从事教育工作近50年,高级教师,历任小学、中学校长。岳飞三十二世裔孙,曾任岳飞思想研究会黄梅分会会长,现任中华岳飞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黄梅分会秘书长,黄梅剑桥英语培训学校董事长兼校长。喜欢研读宋史,2014年牵头组织湖北、河南、江西、福建岳飞后裔续编《岳氏宗谱》,任总裁。撰写《习研岳拳重振雄风》、《武穆古枫与岳家湾》、岳飞夫人墓案《篡改一字诉讼700年》、《山河扬岳飞》翰墨飘扬四方等十余篇文章被《中华岳飞统谱》,中华岳飞网,以及海内外多家报刊转载。先后协助中央电视国际频道拍摄《走进黄梅岳家拳》、《寻找武穆古枫书》等电视纪录片。近期正在编写《岳飞在黄梅》一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