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原来大伙用水都困难,去年村里完成了改水工程,全村185户农户全部用上了自来水。”2月7日,老河口张集镇陈楼村村委会主任陈秀玉告诉记者。 记者跟随陈秀玉来到该村三组村民陈全兴家门前,只见陈全兴的媳妇正忙着洗一家人的衣物。“马上要过年了,又碰上这么好的太阳,抓紧时间把屋里该洗的衣服、被单都拿出来洗一下,好过个干净年。”她说。 在陈全兴媳妇的记忆里,因为缺水,原来想痛痛快快洗衣服都很困难。直到2017年3月,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水,用水难的局面才算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张集镇陈楼村是个移民村,80%的村民都居住在红水河水库附近的坡地上。打井取水,打得深不说,水量还小,遇到干旱,牲畜、村民饮用水都是问题。这个村子因此被贴上了“用水难”的标签。 据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各级领导为陈楼村的用水问题操了不少心,但一直限于打井取水,水量小、水质差,满足不了需求,并且设备经常出故障。2014年,该村每户农户出资100元,村里向上争取了一个项目,打了一个机井,建了一座水塔。可运行不到半年,水管破裂导致自来水停水。 2015年10月,陈楼村将“改水”的问题放到了该镇党委书记廖海斌的案头。张集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论证,决定从附近的竹林桥镇冯营水厂引丹江水到陈楼村。 “改水工程从2016年12月28日开始,2017年3月28日结束,总投资15万多元。其中每户农户自筹400元,其余资金则由该镇党委向老河口市安全引水办公室争取。”张集镇农水站站长余中林说。 陈楼村二组村民陈新力告诉记者,2017年春节前,他家没通自来水。孩子从外地回来后问他,为什么自家还在压水吃?他感到很不好意思。一翻过年儿,他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通上了自来水。“今年过年,孩子们再回来,就可以用上自来水了。”陈新力说。 陈秀玉说,水通了,村民们的气顺了,原来基层存在的一些矛盾正在逐渐消失。接下来,他想把陈楼村的提水泵站、机井再维修一下,顺便把使用关系理顺,这样村民们就不必为灌溉用水发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