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台传奇 相传在明初,沔阳渔子陈友谅与朱元璋争霸,朱元章打败陈友谅,杀光沔阳人,致使沔阳人烟绝少,地老天荒,无人耕种。于是朱元章实行“豫章迁楚”的政策,将大量江西男女双手捆着,投入大船逆江而上,顺汉水来到沔阳洪荒地带,将船上男女松了绳索,投入到沔阳地区,任其自生自灭。 这些男女途中要方便,因双手捆着,须请示押解官解开捆着的双手方可方便。从那时起,沔阳方言就称要方便叫作“解手”。 据说我们王姓的祖先就是那次从江西省南昌市筷子街集体迁来的。沔阳为湖区,人要在此处生存下来,首先要选择一较高的地方安居。王姓祖先来到一高台下歇息,忽听高台的那边有人说话,王姓祖先抬头一看,只见是两个过路的道士,那个年**指着身边的高台对年轻的说:“此台是一块生发之地,台前有小襄河流过,台后是一望无边的沃土。台高丈余,宽五十余丈,延绵一里余。”年轻道士说:“我看与其他地方没有两样。”年长道士从地上拾起一根枯竹条子,插在台边,对年轻道士说:“你明天来看,它定会生根发枝开叶。”说罢,两道士飘然而去。 王姓祖先藏在台的另一边听得清楚,第二天来到台边一看,枯竹条果然长出了新枝,开出了鲜嫩的竹叶。 竹 大块的石头压在头上 竹 匍匐在黑暗的地下, 执着的长。 竹的韧劲将石头掀开, 竹的刚力把石头戮破。 挺着寒霜冰雪, 左风吹来,摇摇头, 右风吹来,摇摇头, 节节拔高,虚心向上, 永远保持旺盛的绿色。 茁壮成长。 王姓祖先认定此台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台上落藉。于是在台的四周作标记,垒土墩,划定自己的圈地范围。 以后官家来收税,以字号登记造册,大屋台上下均称为“圻”字号,所以圻村之名沿用至今。如仙桃有“打字号”的地名,均属此类。 我们圻村前临乐耕垸湖,湖中满湖菱藕,野鸭大雁四处扑腾。湖里有人下丝网,有人下晾网,下花篮下卡子,有人摘菱采莲戽鱼挖藕等等。湖中水产皆公有。 小襄河从村中流过,人户夹河两岸而居。河水终年满满的。每年夏秋发鱼汛时,夹河两岸的村民纷纷出动,有拿网的,有拿撮的,有拿罩的,有拿钗的,在河里好一阵猛闹。闹得鱼们东奔西窜,有的竟往岸上跳。两岸站满了观看的人,呼喊着,指点着。人们挥舞着渔具追赶着,似乎不是在捕鱼,而是在做着快乐的游戏。冬春之季水冷,不便下河闹,村人就手拿一种叫做“钌”的渔具,五六人一船,象划龙舟似的在河里快速地划,一阵呼喝,不是你就是他的钌上挂上了一条大鱼。 圻村之后是一望无际的白田,称为摇篮湖。白田为什么称为湖呢?因为在明末清初时期,圻村前是乐耕垸湖,后为摇篮湖,小襄河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从圻村流过。清朝中叶,圻村人从大屋台边将小襄河挖开一道口,让泥沙流入摇篮湖,叫做放淤。仅两三年时间,摇篮湖淤了七八尺高,比周边高出一大截。从此,摇篮湖的田不沙不粘,种啥收啥。田价逐年看涨,被誉为是“竹篙插现洋”的上等良田。 后来王姓祖先生育了四子,长子不离宗堂,大儿子就住在此台,称为大屋台。其余三子均在大屋台之上下,称为二屋台,三屋台,四屋台。 大屋台四平八稳,人们都说是块风水宝地。时不时地看见有一黄母鸡引着几十个小鸡在台前台后转悠,等到你想看清它时,它又不见了。有人说那不是小鸡,那是大屋台下藏的大宝显形。 据说过去,有一么爹抓到过小鸡,一天,黄鸡母带着小鸡在台边转,么爹留了心,非要抓个小鸡到手里看看,看究竟是不是元宝。么爹趁小鸡不备,突然出手,果然抓到一只,黄母鸡回头将么爹的手啄了一下。地上母鸡小鸡都不见了。 么爹松开手一看,手里果真握着个银元宝。但是,被黄母鸡啄伤的地方愈溃愈大,么爹只好将银元宝换成散碎银子去医手,直到银元宝换的钱医完,伤才好了。 大屋台门前的小襄河也出过奇事。每年从五月初五到五月十五这段时间,总是隐隐约约听到有划龙船的声音、笃闷头的声音在村前村后响动。 传说有一年划龙船,两只龙舟比赛拼上了,齐头并进拼了一里多路后,划进水里不见了,一直到第二年五月初五,两只船又划出来了。他们上岸后,个个呕吐泥鳅鳝鱼。人们问他们划到哪里过了一年,他们说划到龙宫去了,龙王爷招待他们吃了一年泥鳅鳝鱼,他们不想吃了,所以呕泥鳅鳝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