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檀溪淙淙 于 2018-4-12 13:35 编辑
垭子口处,铁路线上,华沿着防护网浚巡着。 垭子口原是当地人出行的山凹小道,随着当今铁路和公路穿山而行,山凹渐宽,小道成途,地名也愈渐声隆。时下残冬,陌上,已铺就了一层绒毛,茵茵的,一爿爿的。陌上南北,漫山的杏树,枝桠上绽满了花苞,摇曳中,与风倾诉着衷肠。遇上春冬有雾的清晨,凹口一边小山,雾薄孤山,和着不远处的水塘,残荷枯叶,意韵别致。山包下水塘水面也不小,入夏后,木舟清荷,绿水垂柳,水韵涟涟。 薄雾中,华驻足观望着眼前,心里默念着:还有半个小时,途经的旅客列车将从此驶过,随后,晨发的高铁也将开过。到时,人将越来越多。拍客不断涌来,连拍婚纱照也到此选景了。 “那几个人,不要再靠前了。前面有火车,危险!” 听到说话声,华反身过去。小路口处,见一老者正和几个脖挎相机的人交涉着,华走近后,坚定了老者的语气:“马上要过火车了。这里不能靠近。” 见华来了,那些人三言两语的说道:“华警官,通融下,就拍两个镜头。” “不行。后面动车跟着就来。更危险!”华态度异常坚决,“没车了再拍。但决不能进防护网内。” 自打自媒体形式的出现,披露身边事,述说经历情,展现所见景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和高端相机的寻常化,写景述意的作者,生活写意的拍客,已不奈日常的平常,纷纷涌到旧铁路边,枕木似是写作者心中岁月沉淀的琴键,钢轨成了摄影者取景立意的线条构图,火车头也成了红男绿女们的香饽饽。想到当初和一袭白裙的女友,在绿车皮下,在车门口的回眸,华暗自感叹,还好这里不停车,要不然,这里怕又是一个爱情谷。看来,这几个今天是想拍些雾薄孤山,雾舟小渡写意的景了,不过,这些景的最佳取景点都铁路线上。这些人很执着,堪堪已见杏花蕾缀满枝头了,可得留意小心他们。车行花海是他们的爱,去年从粉的杏花开放开始,白的梨花,红的桃花开放季节,铁路边可是没见少他们。 看着垭子口南北两边的山坡,华心中想,我不仅是铁路线的守护者,也是这里的风景守护人了。目送走了这几个拍客,华转身找那个老者时,却不见人了。雾散后,华找到村护路联防工作站,打听今天见到的那老者。工作站站长、村支书介绍,这是他们村前些年出国外劳的老李。那是什么老者,在外打工,被黑中介骗到国外,打了几年黑工,赶上教派打仗,又被关了几年,这人遭罪就显老了,人却是才小60。华说出了心中的担忧,村支书介绍,你才调来,不了解。这一年多了,老李一直是在村工作挂个号,义务地到铁路守护。 几日过去,铁路边的杏树枝杈,迎着轻拂的南风,争相摇曳,粉白的花儿,三三两两,绽放开来。远处看,似一幅皴染的山水画,起伏的山形间,参差的枝杈如条形墨线勾勒出轮廓,密密的黑点把条形墨线皴擦成片片树林,初开的杏花淡淡的点染其间,如侧锋横刮后画出的皱纹。亲近自然的人已增多起来,每天总有些人,仗着手脚灵活,翻网上线,要与火车合影,想拍花海通道。华和同事们也更加忙碌,在铁路两旁巡逻防护,不厌其烦的宣讲。 华也总是听到和同事们讲到,每天都有个老者,在公路和铁路间的小路上喊,“不要再靠前了。前面有火车,危险!” 这天,华在铁路边遇到村护路联防工作站站长、村支书,村支书有点歉意的说:“辛苦了,华警官。没想到,我们兴农种的果树,给你们添了这多麻烦。受累了。” “不辛苦。花期一过,就好多了”华应道,发现那老者也跟在村支书后面。 村支书讲:“你也是犟,乍不在这儿设个护路岗亭。这不,我让老李守在这地方,增个村护路岗。” “这地方设岗亭,可就煞风景了。现在纯自然的风光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大伙都不同意设。人们现在生活好了,谁都想多看看美景。我们也就是多跑两步,权当锻炼身体了。”华回道,又冲着老者说:“老李,守护这两条钢轨,愿意吗?这可挣钱不多呀!” 见警官冲他讲话,老者赶紧道:“行啊!” “钱少不算啥,能有点事做,心里踏实。”看到华警官仍有些不信,老者就上前讲到:“不是国家强大了,我这小命就可能丢到国外了。电视上讲过,这高铁可是国家的牌子,我已经错失了好长时间,我可不想再错过这个时代!” ...... 写作时间:2018-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