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记忆中 武汉是什么样子? 伴随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岁月更迭的时间刻度上 回望武汉城市建设变化 被浓缩在一份份城建档案中 成为历久弥香的珍贵记忆
6月23日, 荆楚网带领大家探秘武汉城建档案馆新馆库大楼 一起找寻时代变迁下的那些武汉记忆
(6月23日上午,由市民代表、大学生代表、网友代表、媒体代表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武汉城建档案馆新馆库大楼,探秘110万卷武汉城建档案,寻找共同的城市记忆。)
当天还有数万水友围观荆楚网的斗鱼直播
本次活动的中奖名单将在文末公布
110万卷档案珍藏千万人城市记忆 电子查询无需等待
新馆库大楼是金潭路上的一处“神秘建筑”,
这里藏有武汉主城区房建及市政工程档案,涵盖路、桥、隧、房屋建筑、重要地标等,
(位于档案馆一楼接待大厅的武昌“红楼”模型)
(位于档案馆一楼接待大厅的长江大桥模型)
馆藏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10万卷。
一到目的地,网友们就迫不及待想要解开这些封存的城市记忆,
然而刚走进一楼大厅,迎接大家的是现代化的电子查询机。
小伙伴们来到电子查询机前体验了一把
还有贴心的小姐姐为我们演示讲解
高科技扫描存储设备加持 微缩胶片档案寿命达500年
在二楼信息技术科, 各式现代化的文件影像拍摄机、图纸扫描仪、微缩胶片机、数字存档机...... 激起了网友们的浓厚兴趣。 工程师刘建汉介绍,通过缩微拍照机,可以轻松完成档案图纸的拍照,并转换为胶片存档; 而数字存档机则可将数字档案转换成胶片。
刘建汉拿出一轴35毫米胶片告诉记者, 上面可存储500张文件,至少可保存100年,理论保存寿命可达500年。
现场见证一份城建档案的诞生过程 110万卷档案这样安放
在档案管理科负责人韩进带领下,网友们来到15楼的档案制作车间, 现场见证了一份份城市建设档案诞生的过程。 档案提交、装订归档、电子扫描、入库封存, 每一个环节都凝结了工作人员大量认真细致的劳动。 韩进介绍,为了使粘稠度合适,装订档案用的浆糊都是工作人员特制的。
单个地产项目的建设档案可以排成一排。
三至十楼是整个新馆库大楼的核心区域——库房, 110万卷档案就存放其中。
韩进介绍,库房顶上布置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防火级别要远远高于普通公共场所,
并每月对库房进行一次消毒。
为了延长档案寿命,墙上温湿度表的数据也保持恒定, 温度保持在17℃—25℃,湿度基本在60%以下。
今年将逐步升级为智能化库房。 届时,管理员通过电脑就可控制库房内的温湿度、消防、空调等全部设施。
下一步,武汉城建档案馆将加大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城建档案, 征集更多宝贵的城市建设资料,留住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
===福利分割线===
【中奖名单】
一等奖:武汉多多
获得武汉玛雅门票2张
二等奖:江城苏剑、老洋
分别获得手持风扇1把
三等奖:年年有余a、津妈看彩、汉口光达、先声、千里马、远方
分别获得迷你线控自拍杆1个。
恭喜以上网友 请于7月2日-6日领取奖品。 过期不候,中将名额作废。 工作时间:8:00—12:00,14:30—17:30 领取地点: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