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洞穴探险队:在黑暗中寻找答案
2013-11-15 09:53:07 来源:
摘要:“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早在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提到其探洞的经历。可见,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古已有之。探洞是克服自身对未认知世界的恐惧、现有感官在黑暗未知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安一种挑战。
队员进入洞穴。 (专业行为,切勿模仿) 队员在洞中考察。(襄阳洞穴探险队提供) 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早在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提到其探洞的经历。可见,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古已有之。探洞是克服自身对未认知世界的恐惧、现有感官在黑暗未知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安一种挑战。 洞穴里面究竟什么样子?地质怎么形成?有哪些洞穴生物?洞穴传说是怎样形成的?在襄阳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探索黑暗的深渊,去寻找未知的答案,为此还组建了襄阳洞穴探险队。 襄阳洞穴探险队队长叫张绅洪,网名“布丁补丁”,今年38岁,是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参加工作后,他爱上户外运动。难抵洞穴中黑暗而神秘的诱惑,2011年,他自费到贵州中法洞穴技术学校,系统学习和培训法国操作规范。他告诉记者:“探洞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步会看见什么,会发现什么,能满足你无限的想象,不断探索的欲望。” 2011年2月,张绅洪和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了襄阳洞穴探险队。目前,团队队员有11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老师,有公务员,有公司员工……日常生活中他们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但是当把装备穿戴整齐,立马成为身手敏捷的探洞高手。“洞穴探险是一项极需小心谨慎的活动,每一块坠落的碎石和锋利的石头,都会是致命的危险。要一边撬下碎石,一边探明每一个可能与绳索产生摩擦的地方,然后在石头上打膨胀螺丝,固定好绳索。”洞穴的危险并不仅仅来自于心理,在这个长期与世隔绝的世界,有很多未知的危险因素需要队员们去解决,而且解决的秘诀就是系统的训练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每个月队员们都会在自然岩壁或者人工拓展基地高空上,练习一些洞内绳索和运送物资伤员的技术。张绅洪说,现在探洞的技术、装备已经十分成熟,因此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完全可以抵消这些未知因素带来的危险。 如果说,一开始探洞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那么,随着进一步的了解,队员们渐渐转变了观念:探洞同样是一项公益事业。“在探洞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洞穴进行测量,并把数据反馈给相关机构。”张绅洪说,科学记录可以帮助后续人员不再重复作业,而是直接研究洞穴资源,比如地下水、地质研究、矿物研究、生物研究、旅游开发等。 除了做科学研究,襄阳探洞人还运用专业知识,在悬崖绝壁上寻找生命通道,在天坑中救援伤员,为缺水村民寻找水源。 10月21日晚8时许,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八角庙村六组,曹建荣从女友家骑摩托车回来时,连人带车跌进了路边的天坑中。10月24日,得知曹建荣的遭遇,宜昌洞穴协会总教练、中法洞穴技术学校中方教练“阎王”,在网上联系各地洞穴协会成员,向宜昌集结参与救援。 襄阳洞穴探险队张绅洪和队员“骆驼”第一时间响应。11月2日晚,两人带齐装备、驾车赶到海拔1372米的八角庙村,和来自武汉、宜昌的探洞人一起进行下洞,找到了曹建荣的遗体,以及当时他所驾驶的摩托车。“布丁补丁”说,在探险的同时,队员们更希望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只要有需要,探洞队都会义不容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