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因为接连遇上不顺心的事,心情有些压抑,于是在一个晴天丽日,我骑着自行车到郊外踏青,中午时分,来到一大山深处一个叫新屋咀的小村子。站在村前的山头瞭望,整个村子大概30多户人家,大部分坐西朝东围着门前塘依山而建,一大半农户是两层、三层的楼房,但也还保留着几栋明清或民国时的古建筑,这让我有种莫名的兴奋。我信步下山向村中走去,发现整个村子中少见人影,但见一群白鸡黑鸡黄鸡麻鸡悠闲地觅食、嬉戏着,一稻草棚下,一头黄牛孤独地嚼着干草,几头半大的猪哼哼着拱着青草,门前塘下一冲好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引来蜜蜂蝴蝶翻飞追逐。我就推着自行车在村子里慢慢的转悠、细细的品味。几户的门廊下、巷角处黄狗黑狗花狗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我,不时仰起头吠叫几声。村子正中一栋青砖黑瓦屋檐上安着兽头,屋檐下绘有壁画的两扇黑木大门敞开着的房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停下自行车走进房子中,看到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正坐在院子中的天井边吃饭。看到我,两位老人非常客气与我打招呼,并从屋子中搬来椅子请我坐。 我一边向老人问好,一边仔细打量着房子。这是一栋一进两重前后10间的房子,进大门有一个院子,院子中是一个四水归池的天井,天井后面才是两重10间的正房,房子中还留有木楼、木门槛、木雕的窗子,散发出古色古香的味道。老翁告诉我,他今年84,老伴82,这房子是他太爷于清朝光绪年间做的。他太爷年轻时家中很穷,他太爷的父亲和爷爷都是靠给人打长工、扛短工过活的。他太爷不愿意过那种生活,16岁时就随人到外面闯荡,先是到山西帮人卖木材,后又到四川给人贩布匹,有了资金积累后,就回老家的县城开店铺,生意越做越大,在武汉、沙市、黄石、上海都有产业,56岁那年回家盖了五栋联排一进两重的房子。到了老人父亲这一辈有弟兄四个,有两个不思进取,成了纨绔子弟,成天吃喝嫖赌,家道开始衰落,连拆带垮有四栋房子消失了。到了老人这一辈,他从家族的兴衰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穷不天生富不生根,要想家族兴旺,就必须要让子女知书明礼,勤奋向上。因此,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一直教育子女要本分做人,踏实做事,靠自己的努力挣前程,在其教导之下,其三儿三女都学有所成,在各自工作的领域里都是小有名气的专家。几个子女都想接老人到城里生活,但两位老人不原意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故乡。奶奶接着说,在这生活了几十年了,闭上眼睛全是熟悉的山水,吸口空气全是家乡的味道,哪里都没家乡好啊!再说,家在这里,根也在这里,走了,根也就断了。爷爷接过话说:我们老了这样想不奇怪,但年轻人肯定要有大志向,要想着做大事。只是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么事,都要善良勤奋、肯努力吃苦、不怕吃亏,这样肯定能做成一番事业。 看到两位老人有些疲倦的样子,我起身告辞,走出门外,推着自行车向村外走去,太阳直直地晒在头顶,浑身有些燠热,耳旁却一直回响着老人“穷不天生富不生根”的话语,话虽简洁、直白,但蕴含着很深的哲理。是的,没有哪个人会凭空获得成功。只有不息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不停的奋斗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工厂,那里没有懒人的位置。工作吧!创造吧!”想到这里,压抑消失了许多,我不禁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村子,一种感慨油然而生,在这桃花源般的清静的村子里,两位老人给我上了深刻人生课,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要用不懈的努力和坚毅的步伐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