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9时,2018年上半年襄阳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委宣传部七楼大会议室召开。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廉剑锋介绍,2018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发展质效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初步核算,2018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8.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6.3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2.2亿元,增长8.2%。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48.2亿元,同比增长3.4%。受持续的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夏粮产量有所下降。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幅与一季度持平。全市现有39个工业行业大类,30个产值实现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高于全省增幅2.4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8亿元,同比增长12.5%,高于全省增幅0.9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乡村市场发展较快。 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5月,全市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出口7.9亿美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全省增幅18.3个百分点;进口1.9亿美元,同比增长66.9%。 财政收入增势平稳。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71.1亿元,可比增长11.6%。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4亿元,可比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115.2亿元,增长3.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6%。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23亿元,比年初增加175亿元。 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0%,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5元,同比增长8.7%。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一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于GDP增幅0.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1%,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3%。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30.1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占GDP总量比重为22.3%,稳居全省首位。三是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六大高耗能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7%,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85%左右。 总的来看,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难奋进、顽强拼搏,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较一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襄阳市依然处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困难挑战仍然不少,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