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 2018-7-28 16:1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经济委及39名政协委员联名写提案实施广水畅通工程 政协广水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 第3号 第一提案人:政协经济委 单位职务: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吴晓梅 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科长 方 欣 市经信局科长 胡明翠 长岭镇卫生院药师 陈 敏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 梅思东 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王明礼 新广福足道总经理 联名提案人:殷路漫 单位职务:市网络信息管理编审 部主任 杨萍萍 市妇保院护士长 刘容岑 市印台医院医务科科长 张 武 长岭镇白果树采石场法人 李莉萍 市邮政局平林支局局长 杨松青 长岭镇商会会长 杨 波 长岭镇中心小学教师 刘 咏 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严翠萍 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副队长 刘 彰 长岭镇副镇长 吴亚平 十里派出所教导员 孙阳春 市科协主席、党组书记 熊 玲 市妇联副主席 郑崇华 广水烟厂动力车间副主任、工会主席 吕 颂 郝店财政所工会主席、副所长 石祖斌 市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 王亚清 吴店镇中心中学工会主席 李山青 李店卫生院工会主席 彭益红 党史办副主任 陈大军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邱 伟 市委办公室文书科科长 卢 涛 华都钢琴公司工会主席 鲍晓辉 广水市纪委常委 吴晓斌 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卢宏刚 太平卫生院 马 丽 二医院护士长、工会委员 王阶运 广水盛华被服工会委员 彭 烨 工商银行广水支行信贷部经理 陈冬春 市邮政函件广告集邮分局客户部经理 闵敬娟 市地税局规划财务科科员 韩艳华 应山市地税一分局干部 案 由:实施畅通工程,缓解交通拥堵 提案时间:2016年12月17日 提案内容: 近年来,市政府充分发挥公安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管并重,标本兼治,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畅通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车、路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是规划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关规划执行不到位、滞后或缺失。二是建设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受老城区地理条件限制,道路功能差,通行能力低;路网结构不合理,循环能力弱;断头路多,节点没打通;停车位置不足,农贸市场短缺。同时,受国家政策影响,马都司新区尚未形成,老城区过于集中的功能没有得到如期疏散;因城建体制问题,广水片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应山片区。三是管理跟不上人们出行的需求。房屋开发挤占道路交通用地,存在改变用途现象;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突出;市民交通意识淡薄,不遵规守纪;公交线路设计不合理,服务质量不优。 为有效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下决心解决好“堵点”、“乱点”、“难点”问题,确保安全畅通,建议市政府成立“畅通工程”协调工作小组,理顺城建体制,对应山、广水两大片区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一、坚持“多规合一”,编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系规划。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在《广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修编基础上,编制城区道路交通管理体系规划。专项规划要体现新发展理念,将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停车场、专业市场、交通指挥中心和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其中,充分发挥引领和调控作用。同时,应将各项规划公布于众,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的舆论监督,不断加大落实力度。 二、坚持统一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改造、新建、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结构。 (一)疏散老城功能,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借鉴北京为治堵把市政府由老城区整体搬迁到通州区的做法,市政府应当加快搬迁进程,控制老城区建房,把部分行政、教育、文化、卫生功能疏解到马都司新区,保障新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吸引人口向新区转移。 (二)把握应急谋远,有序推进道路建设。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理念,让城区道路“通”起来、“连”起来、“环”起来。立足当前,加强对现有道路的维修和加固,疏通梗阻路。如宝林路、大邦路、杜家湾路、平洑路城区段、十长路园区段、义阳路刘家畈段。加快打通一批眼前急需、能够取得立杆见影效果的断头路。如文昌路、军民路、沿河路电信大楼西段、科技路两端、武胜路、广水八一路。西亚广场门前的育才路要采用地下通道与小商品市场贯通并与广安路立交。着眼长远,合理安排一批建设项目。如名都花园北侧规划路、马鞍桥至疾控中心的主干道、人武路、八一大道。结合护城河治理和老风机厂改造,高标准建设护城河路,打通二环路;延伸建设路,形成三环路;加快建设三李线、十蔡线、广悟大道、中华山大道,改造107国道,把交通引向外围。封闭小区要“拆墙通路”,与城区道路联通。同时,市政府应成立广水北立交桥和东河大桥改造建设指挥部,全面启动危桥改造和增建东河大桥复桥;督促住建局牵头把金港豪庭的天桥架起来,启动铁路涵洞项目。 (三)增加有效供给,多方优化停车资源。加快建设广水、开发区和北门客运站;加快物流体系建设,配套建设货运站;结合城市绿化,在南门、北门、西门、三里河方向各建一处园林式生态停车场。引导企业在商业开发、小区新建、棚户区改造及学校、医院等公益项目建设中,优先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特别是在双桥蔬菜批发市场、南门富康农贸市场建设和东大街、九皇、星海农贸市场等以农超对接模式改造过程中,高品质配建一批地下停车场。鼓励建设项目利用人防工程配建地下停车场。支持企业在老城区建设立体智能停车场。 三、坚持科学组织,切实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要按照科学、法制、公正、高效要求,抓重点,攻难点,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路子,改革交通组织模式,合理组织交通流量和流向,挖掘道路和管理资源。 (一)严格保护道路设施,充分发挥交通资源功能。今后的建设项目审批,要实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交通设施用地保护;对临时占道影响交通的不能审批,已经占用的要退出来。要严格对道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占用、挖掘道路以及乱停车、乱设摊点、乱设广告和占路擦洗车辆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力度;拖离长期占道的“僵尸”车辆,增加流动性。重点整治环东路、莲花路,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环路。单位内部自有停车场应向社会开放;项目配建的停车场,如西亚超市、老汽车站停车场,改变用途的要坚决纠正;在东大街、东正街等繁华地段试行公共停车场、路边临时停车位停车收费机制。同时,制定城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取缔马路市场。 (二)科学组织交通行为,增强居民文明出行意识。改造部分停车港湾及渠化路口,施划停车泊位和标线,合理设置信号灯,完善标志、指示牌,划定单行道路。依法处理无牌无照、套牌车辆和违规驾驶机动车辆行为,及时扑灭麻木死灰复燃苗头。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不断提高人们的交通法制和文明意识。将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纳入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内容,做好“畅通工程”宣传工作,动员居民积极配合“畅通工程”,主动参与到“畅通工程”中来。 (三)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确立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及时更新公交车辆,确保公交运营安全。优化公交路线,破解各路公交人流“冷热不均”现象。开通应山直达火车站的公交,增设新建小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地公交线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将公交线路延伸到城区周边乡村,提高公交正班正点率。积极开展规范化服务,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规范经营秩序,强化从业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