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鲁继 于 2018-7-26 22:07 编辑
嘉鱼茭荻港的传说(原创) 鲁继 茭荻港,一个古老的港名,旧时港中长满野茭荻,现称茭白,俗名蒿巴。在湖北嘉鱼县蜀湖的东北方。由该港引发衍生出了晒甲山、杨家洪、扯旗岭、甲山、脱透港等多个地名故事。特别是杨家洪自然村人并不姓杨,扯旗岭人也不姓扯,两村庄多数是以张姓为主。但杨家洪村又是以杨姓氏来命名的,扯旗岭、晒甲山、甲山、脱透港都是以历史事件来命名的,这里有很多的传说。 相传宋绍兴五年(1135年),金兵打到了长江,朝廷无能,只得进贡金银财宝讲和。那时,嘉鱼县也属“八百里洞庭湖”的边缘,湖南农民起义军在洞庭湖一带抗击金军,义军领袖人物杨幺,一路打到了嘉鱼,并在西梁蜀茶湖一带操练水军。沿江湖一线老百姓纷纷响应,跟着杨幺扯旗造反,但朝廷对金兵怕得要死,对杨幺义军倒恨得要命,认为义军对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危险,并多次派军队镇压,都以失败而告终。
为了镇压杨幺农民起义军,朝庭传下圣旨,把正在北方抗金的“岳家军”调来,剿杀杨幺农民义军。岳飞率兵进入嘉鱼县城的第一天,就把杨幺围在了蜀茶湖里,后在蜀山筑军寨,在县城建暸望楼(后称岳飞楼),然后再派兵对湖南农民起义军杨幺进行清剿。但宋军不习水性,嘉鱼县的湖泊泥潭水系又多,稍有不慎,不但旋入湖泊泥潭,还会被杨幺设计的水阵所擒,岳飞只能采用先围、再探、后剿的策略。有次岳飞在探明蜀茶湖水路地形时,不慎掉到湖中被随从官兵救起,全身铠甲浸湿,只好在湖边何家畈山上铺晒铠甲,地人后来称此山为“晒甲山”,山下的村庄就叫“晒甲村”至今。
话说杨幺的战船又高又大,有两三层楼高,可容纳近千人。舱内装有车轮,踏车击水,往来飞快。又设拍竿,长10余丈,上放巨石,下安辘轳,顶系绳索,遇敌船一拉绳索,便可飞石击船伤人,船上还备有鱼叉、刀枪和弩弓等兵器,使官船无法接近。踏动车船沿湖作战是一种相当优势的战船,这也是岳飞不敢速战速决清剿的原因之一。
杨幺得知岳飞来嘉鱼围剿他,并封锁了所有出长江的水道和山头,把自己围困在蜀茶湖内,使战船不能进入长江脱险。为了逃脱险境,迷惑宋军,后来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杨幺就采用计策来蒙骗岳飞。白天派兵在蜀茶湖西沿岭上插上旗帜,大张旗鼓地破土开河,晚上还在岭上点上灯火,竖起铠甲稻草人,假装进攻嘉鱼县城的势态,吓得岳飞把主力部队调到嘉鱼县城附近防守;而杨幺晚上则反过身来,则集中兵力在蜀湖的东北方,疏通茭荻港水草及淤泥,把原来的小港挖成了又深又宽的大港,使硕大战船经西梁湖,过韩家矶,入金水河,走长江,回到了湖南洞庭湖根据地,逃脱了岳家军的围剿。后来杨幺开河的地方常常被长江洪水泛滥时淹没,地人为了纪念杨幺,并将此地故名“杨家洪”;立杆插旗的地方,故称“扯旗岭”;竖立铠甲稻草人的山岭叫“甲山”;杨幺疏通的茭荻港,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改称为“透脱港”。明.邑人理学家李承芳《透脱云烟》诗曰:“纵是惊鱼脱钓矶,依然八日纪军威。溪边已洗天河甲,惟有烟云贴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