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老房子里,我们还看到了毛主席的挂像,屋子的主人高奶奶已经84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倍儿棒,她说在老伴去世那年去买了这张毛主席挂像,如今已经挂了22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永远都有毛主席。”
另一位汤奶奶家中,拴着一只狗狗,乖巧听话,与老人一起,在老房子里守着岁月。
见过这些老房子,有些惊喜 也有些惆怅,再过几十年 这些百年老屋完全消逝之后 新出生的孩子们,恐怕不会有人再记得 他们的先辈们 曾经住过的房子是什么模样了
告别老房子,我们来到唐县镇的“世外桃源”——华宝山。说起华宝山,随州人一定知道,这里是摄影师的天堂,四季风景如画,尤其是每年春秋时节,无数摄影师趋之若鹜,只为一睹华宝山风采。
华宝山的春
华宝山的夏
华宝山的秋
华宝山的冬
华宝山的星轨
华宝山之名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唐县镇是一个诸侯国(唐国),唐国大将军华宝为抵御楚国的进攻,浴血奋战,战死在这里,后人为纪念大将军华宝为国捐躯,将此山取名为华宝山。沿着古道攀岩至山顶,依稀可见古庙遗址,足以证明华宝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朝拜圣地。
华宝山
华宝山上的野生多肉
“每年春季,华宝山上的桃花、李花、油菜花盛开,山脚下,红白黄相间的花儿交相映衬,美丽极了!它不是通地桃红,也不是满目梨白,更不是大片金黄,却似天女散花般,星落密布,妖娆妩媚。”一位游客如是写到。
华宝山的美已经无需赘言,它地处桐柏山山脉,风景秀丽,怪石嶙峋,泉水清澈,是唐县镇一张重要的名片。
与华宝山本身的景色相比,让人更加心神向往的,是这里淳朴的民风和悠然自得的生活。
华宝山下的华宝山村,住着十几户人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靠青山绿水,头顶蓝天白云,周围垂柳茵茵,还有百年枣树常相伴,忙时摘桃打枣采桃胶,闲时三五邻居盘坐于磨盘之上侃大山,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场景。
第一次来华宝山,虽未登顶,已然被它的气质深深吸引,难怪许多人来了一趟又一趟,乐此不疲,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来10次。
说到唐镇,不得不说黄金蜜枣。作为随州特产、湖北十大名产之一,黄金蜜枣声誉在外,早在清乾年间,州官奉献给皇帝高宗,高宗食后曰,随州蜜枣胜似仙桃,并将其列为贡品。
建国后,在唐县镇供销合作社的带领下,组建蜜栆加工厂, 改变了过去的家庭小作坊式的加工模式. 将唐县镇华宝山下的金黄蜜栆打入了国际市场.,销往香港及世界各地,,并荣获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逢年过节,出差送礼,许多人总喜欢带上一点黄金蜜枣送给外地亲友。
如今,唐镇的枣树也所剩无几,只有华宝山村还保留着古老的枣树群,这些枣树少说都有百年历史,有的树干已成空心,树皮裂痕累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好多老树的根已悬离地面,但它的主根还是深深扎入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吸收养份,维持它顽强的生命。为了保护这些百年枣树群,政府已将每一棵树都登记注册,禁止砍伐售卖。
据华宝山村的村民介绍,70/80年代,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枣树,结的枣又大又红,一棵树能打十几袋枣。“那时的枣子只卖三四毛钱一斤,一棵树上的枣都能卖七八百,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枣子熟了好上学,我们靠枣树培育了一代人。”
距离华宝山村不远的地方,有一家蜜枣制作工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制作蜜枣的工具,十几个深至1米的大锅和几十个倒扣的缸,还有一个紧锁的烘房。现在不是枣子成熟时期,所以工厂暂时停工,再过两三个月,这里将热闹起来。
摄影师先前拍摄的唐镇蜜枣制作过程
蜜枣加工工艺要求比较独特。从青枣到蜜枣成品,要经过分级、划缝、水漂、煮糖、糖渍、烘焙、冷却、复烘等工序,在蜜枣加工现场,还需要防蚊、防蝇、防尘设施,唐县镇的蜜枣品牌树起来后,市场销售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