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是如何“进化”的?做平台和基础运营商 苏白 你好,作为一名作家、策划人,多家图书、影视、公关、广告、新媒体运营、全媒体营销公司高管,回答网友问题。 阿里影业是马云对于大文娱事业的一次尝试,投入比较大。 介于影视产业的高风险和专业性,其实除了十几家大公司,其余企业都很难真正纯市场化运作。即便大公司运作纯市场的院线大电影,也是力不从心。 阿里影业和多家顶级一线制作公司是关联公司,阿里集团持有股份,但是初期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阿里集团持股的有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万达影业,控股合一影业,全资子公司阿里影业、合一影视、UC文娱、阿里文学、淘票票,整体的战略是以资本撬动优质资源、孵化优质IP,淘票票布局是电商销售、发行,阿里文学是孵化文学IP,UC系是资讯、宣传、炒作、参股华谊兄弟是制作、明星、内容,参股万达是院线发行。 整体来说,经营指标已经向好,也就是从最初的自己策划、制作、制片、生产,转型为资本、产业链的整合,最核心部分的影视编剧、导演、核心,目前还是参与项目、跟投为主。 目前子公司合一影业自己制作、宣发态势较好,优酷则在和爱奇艺比拼中,暂时落败,转型短视频。 其他一些变化、资讯,还有待观察。 应该说整体是做资本、实体钢筋水泥的院线,以及虚拟的支付、电商销售网络的基础运营商,和投资商,以渠道、资本、网络、产业链布局,也就是前联想时代的是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是内容策划制作先行,还是渠道网络先行? 在策划、技术、内容、制作先行失败之后,阿里影业调整为渠道、管道、网络、营销、宣传先行,资本跟进,核心的策划、制作、IP、编剧,依赖控股、参股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