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记者秦荣 通讯员苏杰 来源:孝感日报 2018-08-28 第01版:要闻
记者秦荣 通讯员苏杰
“我的梦总是坐在/月牙船上/梦乘着月牙船/划呀划/划向爸爸妈妈/那个城市/——接他们回家……”
这是一首孩子写给远在他乡务工的父母的一首小诗——《夜晚》。
近年来,团市委高度重视“希望家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对全市的留守儿童和乡镇村办场所和群众服务中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走访宣传,鼓励动员留守儿童报名参加,受到社会一致好评。这也是各级团组织聚焦脱贫攻坚,服务“三留守”的具体举措之一。
村里来了“新老师”——志愿者
7月1日,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大二学生王芝丹来到孝南区新铺镇。这是她第二次来孝感,参加“希望家园”支教活动。
近两年,共有五百多位像王芝丹一样的志愿者,来到孝感,积极服务于各地的“希望家园”。
据悉,目前,全市共开办105处“希望家园”,招募志愿者568名,为3860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
团市委高度重视“希望家园”的志愿者招募工作,分别通过联系孝感市两所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同时结合暑期三下乡活动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大学、武昌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联系开展支教活动。而各级团干、教师、青年岗位能手、大别山支教团等有力资源,也与招募的大学生组成“混搭志愿者”,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青年文明号助力精准扶贫行动”也与“希望家园”进行了有机结合。
家园开办,经费何来?
各县(市、区)团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大悟团县委按照每个点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投入书籍、笔等教学用品,为所有“希望家园”的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安陆市今年对全市新开的“希望家园”点赠送了空调,同时对13个“希望家园”活动点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改善。
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团市委成立中期督导组,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检查、电话抽查等方式,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以前暑假作业不会做,没人帮忙指导,一个人在家好孤单,现在来到‘希望家园’,有大哥哥、姐姐和伙伴们一起陪我玩、帮我辅导学习,好开心啊!”汉川市麻河镇顺河村“希望家园”的小朋友毫不吝啬对志愿者老师的喜爱。
暑期以来,该市已有沉湖、里潭、新堰镇等10个关爱留守儿童“希望家园”陆续开班。
一李姓孩子的家长高兴地说:“暑假期间,一个人既要忙家务,又要管娃,实在是忙不过来。多亏这些志愿者将爱心送到家门口,帮忙照管孩子,减轻了家中负担。”
为孩子们补上重要的一课——陪伴
陪伴,是“希望家园”带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有一个小女孩虽然摔坏了腿,却坚持每天来参加活动。但户外拓展时,她只能一直坐在窗边看着,无法参与。我们团队的志愿者陈定看见了,就抱着她跟大家一起玩。”王芝丹说。
三年级的小航,是星火村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被寄养在外婆家,有些内向、不愿讲话。
他的外婆说,小航喜欢飞机,电视里只要有飞机玩具、飞机模型就看得目不转睛,但他不会吵着让大人买,反倒自己动手用废旧报纸折纸飞机。
志愿者沈鑫然了解小航的爱好后,便常常带他一起折纸,做手工。在志愿者们离开的前一天,小航紧紧拉着沈鑫然的手说:“这个暑假是我这几年过得最快乐的一个暑假,哥哥明年一定要再来。”
6岁的宋羽沫,来自云梦县沙河乡李店社区,父母常年在武汉工作。听说社区里办起了“希望家园”,爷爷宋大明迫不及待地把小羽沫送了过来。画画、唱歌、做游戏……从早到晚,活动丰富多彩。
“这个活动蛮好,又能让孩子学知识,还能减轻爷爷奶奶们的负担,希望明年活动的时间能再长一点。”老人家笑呵呵地说。
志愿服务的最好回馈——成为你
爱,就像一粒种子,生了根,就会发芽。在新铺镇“希望家园”最后一节课上,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让包括王芝丹在内的所有志愿者心头一暖。她说:“以后我也要做一名志愿者,教更多人画画、做手工。”
大悟宣化店姑娘、黄冈师范学院大二学生董东花,就是一名从学子到志愿者的梦想收获人。
大别山支教团,是由大别山区本土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自2012年成立以来,大别山支教团共召集24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先后在大悟县六所山区学校开展暑期义务支教或暑期夏令营项目,直接服务山区学子2253人次。
七年来,他们先后为支教学校、贫困学子成功联系到数批社会帮助,帮助金额超过10万元,为多所小学建成了梦想图书室,购置教学器材等。在大别山支教团的参与下,大悟县茶坳小学希望工程小学已成功获批希望工程小学。
今年7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9名志愿者齐聚大悟,为大别山区的孩子带来第七年的暑期陪伴。董东花,是这39名志愿者的负责人。
2013年的暑假,是大别山支教团开办第二年,董东花以九年级学生的身份来到茶坳小学支教点,报名参加暑期活动。次年,五年级的妹妹也参加了大别山支教团暑期活动。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活泼有趣的志愿者老师,给姐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刚上大一的董东花,迫不及待地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经过笔试、面试,她梦想成真,并回到茶坳小学开始了一个月的支教生活。
有一次,因为连上三节课嗓子不舒服,董东花在课堂上咳个不停。一个小女孩站起来问道:“老师,你嗓子不舒服了?那你不用管我们纪律了,我们会听话,不吵闹的!”
在接下来的整节课中,孩子们果真都出奇的安静,回答问题时都特别有序地举手回答。
带着一批志愿者成长,让董东花更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支教,能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一人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