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在湖北省境内,流经最后一个城市,就是黄冈的武穴市了,武穴因此被称为“入楚第一港”,是一座美丽的江城。 
武穴是一个县级市,总人口约82万,地处湖北省东部,“吴头楚尾”,长江北岸,和江西省隔河相望,有“鄂东门户”之称。武穴地理位置优越,全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最长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都在这里交汇。境内有两座火车站,两个高速公路互通口,数十个货运码头,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素有“小汉口”之誉。 武穴综合实力在市内相对较强,GDP和麻城相差不大,综合实力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1、百年流芳的土特产品 山药,学名叫做薯蓣[shǔ yù],是营养丰富的常见食材,富含十余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清热解毒和治温病发热等养生作用,有“神仙之食”的美名。 湖北武穴佛手山药状似手掌或马蹄,而古时武穴的政府所在地是梅川,梅川自来就被称为“佛国”,佛教文化悠久,著名的四祖道信即出自此地,相传为“禅宗四祖道信” 精心培育而成,因形状似手掌,故称为“佛手山药”。
口感上,一般长条状山药脆似土豆,而武穴佛手山药香而糯,糯而不腻,口感极佳,用山药与排骨、鱼头、牛肉等煲汤,口感独特,糯香浓郁。 秋冬季人体容易气血两虚,正是食用滋补山药的最佳时节。体质虚寒的女性,到秋冬季节容易手脚发凉,多喝山药乌鸡汤,能补气养血、调理身体。在入秋之时,为您推荐一期有关山药的专题,马上动手,做几道山药美食,丰富你家的餐桌吧! 
山药烹饪方式多样、造型百变,可清炒下饭、可炖汤滋补,也可以做成甜品凉菜清爽解腻,适用于各类人群并能做出各种口味,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生姜:武穴以产姜著名,有两个品种:黄瓜姜和台姜。黄瓜姜自古就有栽培,产于横岗、太平一带,以百家园、邢家园出产的最佳。形状像鸡爪,个小,辣味较重。台姜是1978年引进的新品种,个大,水份足,纤维少,肉多,辣味轻。这两种姜均畅销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油姜、酱姜、冰姜、糖姜等加工品还外销日本。近几年来,生姜种植面积扩大,精深产品增多,规模效益提高,一直供不应求。 
豆泡:武穴豆泡主要取用鄂东武穴地区的优质黄豆,植物油,辅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豆泡是用豆腐干切成长条形或团方形状,进行加工处理后,用食用油油炸而成。长条状如手指粗细的名叫鸡脚爪豆泡,团方形状的名叫团豆泡。豆泡也有叫豆腐果的,即长豆腐果或团豆腐果。武穴市场上多出售长条状的鸡脚爪豆泡。武穴豆泡外观光滑,内面被食用油炸成发泡筋络状,所以炖肉、烧肉佐以豆泡的菜肴在武穴城乡有着悠久的历史,

龙坪油面:“龙坪油面”是湖北武穴市的传统特色产品,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该产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清朝广济会员金德嘉参加朝廷会试时,将此面贡献给康熙帝,康熙帝吃后叫绝;乾隆帝六下江南,途经广济访师金德嘉,品尝此油面后大加赞赏,赐封为朝廷贡品。该产品制作方法和工艺配方系祖传承续,不传外人。其加工方法异常独特考究,历经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因此长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鄂赣皖一带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武穴酥糖:武穴酥糖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相传武穴镇桂花桥有一董姓孝子与母相依为命。入秋一日,母亲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病抓药,自用芝麻炒熟研末,摇落院中新鲜桂花,以蔗糖浸渍,与芝麻末混拌,侍奉床前。母食数日,竟咳止康复,且目朗神清,心舒气畅,犹如枯木逢春,遂传为佳话。时人称为“桂花董糖”、“止咳粹”、“孝母酥”。后经作坊加工,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於清朝道光八年定名为酥糖,流传至今。 1、特色:武穴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面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溶,不沾牙齿。 2、 药理:《本草纲目》中记载,桂花“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神农本草经中说到:芝麻具有,伤中虚羸,补五脏,益力气长肌肉,填髓脑,《明医录》说它具有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等功效,晋代的葛洪说,芝麻“能使身面光泽,白发还黑”久服,轻身不老。芝麻的这些功用已被现代医药理论和实践所证实。 3、民俗文化: 武穴酥糖呈麦黄色骨子多层,松脆爽口,甜而不腻,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镁铁、锰、锌多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是休闲、旅游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春节期间,亲戚拜年、亲友走访、出方做客等,随手挈上一盒或一袋有包装的酥糖,方显亲切礼貌,合乎时宜。每当春节,热热闹闹欢度春节,亲戚朋友拜年,满面春风,喜笑颜开,有的手中提着酥糖,有的口袋中装着酥糖,有的腰间夹着酥糖,带上酥糖感到脸上有光,主人感到酥糖是拜年最上品礼物。 板鸭:大金板鸭是武穴著名特产。相传南北朝时,侯景叛乱,围台城,梁朝审兵为守城顾不上吃饭,时值初秋,城中百姓便取白鸭洗净,加盐和佐料煮熟后,几十只鸭捆一捆,送到城上时,送到城上时,鸭子已又干又扁。士兵开捆煮食,香气扑鼻,都高兴地说,这压板了的鸭子真好吃,干脆就叫板鸭吧。板鸭从选料、制作到煮食,都是一整套传统方法,食法可炖可烧,现远销全国各地。 春燕皮蛋:春燕皮蛋创牌于二十世纪初期,至今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有“鄂东第一蛋”之称。它以其配方独特、个大味美、营养丰富,饮誉千家万户。蛋体形似琥珀,富有弹性,晶莹如珠而半透明,蛋黄五彩如虹,清香扑鼻,食之不腻,容易消化,是佐酒、佐餐、馈赠之佳品,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因而国内久俏不衰,并出口日本,香港等地。 广济桂米:武穴“广济桂米”,是湖北省首届优质稻米评审委员会首次严格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GB/T17891-1999标准进行评定的一级优质稻米。“广济桂米”以其自然天成、晶莹剔透、品味独特、柔软清香、软而不粘、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广济桂米”的种子湘晚籼9号,该品种属中熟晚稻类型,在武穴作二晚栽培全生育期123天左右。 “双低”油菜:武穴水田三熟制油菜在全国闻名,被誉为“油菜之乡”,是国家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示范区项目。武穴水田三熟油菜生产起步早、发展快。水田油菜开发始于六十年代,现在水田三熟油菜面积已发展到19.8千公顷,占全市水面积的74.1%,油菜籽总产达到4.47万吨,每公顷产量提高到2250公斤。全市双低油菜普及率达到100%,其商品油菜籽芥酸含量在5%以内,每克饼粕中硫式含量在30微摩尔内。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油菜生产“丰收杯”、“贡献杯”、“高产技术栽培典型市”等奖励。 柑橘:柑橘是多年生常绿果树,寿命较长,在适宜的环境下精心管理,能够活到五十到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以上。境内过去栽培的老柑橘品种,有广橘、酸橘、甜橙、脐橙、柚、枳、宽皮橘类等品种。解放前多植于房前屋后、垸场附近、菜园地里,多处于零星分散状况。过去的一些老品种,多是未经过嫁接的实生苗,接迟,受益慢,产量低,品种差。自1961年起,从湖南等地引进蜜橘,并推广嫁接、修剪、培育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栽后生长较快,一般六年受益,二年盛产,而且无核、味甜,经济效益高,从而促进了全市柑橘生产的发展。 
武穴旅游景区景点众多,主要有横岗山、浴佛井、灵山、龙湫寺、东冲山、灵泉古洞、武山湖、仙姑山等等。武穴还是油菜之乡,油菜花海美不胜收。 
横岗山为大别山南端一峰,位于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和蕲春交界。重峦叠嶂,宛如龙卧其巅,故名“横岗”,最高峰815米,素有鄂东屏障之称。横岗山是道家圣地和旅游观光的名山胜地,年游客达20万人次。 
武山湖古名青林湖,因为武山得名,又叫午山湖。此处远避尘嚣,聆听岸畔渔歌,川原牧笛,蝉吟鸟唱,涧响泉鸣,万簌谱成协奏曲。 各位朋友,你们有关于武穴市的故事吗?欢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