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巴水源 于 2018-9-14 09:10 编辑
厉害了,这个村,一鼓作气铺就致富路! “一路尽是槽,不陡就是拐,去趟凉山岩,心像吊着摆。”有人这样调侃木子店贫困山村凉山岩的道路交通。 几年以前,凉山岩是个独立的行政村,并村以后,这里成为牌楼村的一部分。这里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也是麻城市重点贫困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海拔较高,山大人稀,交通条件落后,有几个村庄虽然是硬化的水泥路面,但是破旧狭窄,崎岖难走,更多的是还是羊肠小道。艰难的交通环境,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严重的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一个曾经到这里回乡探亲的务工者的妻子是这样描述该地的交通条件的:我在后座上紧张的向前张望,还要随时观看后面有没有货车过来。这时的我,对货车如临大敌,倍加谨慎。看到后面有货车过来,我就提醒老公避让,让货车先行;老公则专注的开车,方向盘左打右转,躲闪石块和坑洼,有时为了看清前方的路甚至身体和方向盘都贴在了一起,不敢有半点闪失。道路一边是高耸的山峰,且都是胳膊肘弯,你根本看不到对面是否有车,看着车外闪过的山峰,我在心里不断的嘀咕:老天保佑,可别往下掉石头啊;路的另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绿色的植被掩盖了沟底,让人觉得高深莫测。还有的地方,根本无法会车,必须倒车到宽点的地方才行。对于我们在平原地区生长的人来说,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让我们提心吊胆,要随时躲避快速而来的货车,要小心转弯,稍有不慎就会出险。这里的山路真是鬼见愁,断魂路。真正是难为这里的老百姓,经年累月,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该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认真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自主发展,他们种植油茶花椒,养殖土猪山羊,放养原生态鸡,积极打造秀美乡村,打造旅游景点。可是由于交通落后,山货难以运出去,游客难以走进来,开发商看着鬼见愁的山路更是望而怯步。村民出入有的肩挑背驮,有的骑乘摩托车,提心吊胆,他们怨声载道,呼声不断。村干部也是忧心忡忡,如此交通状况,村民怎么能够脱贫? “踢开绊脚石,啃下硬骨头,修通致富路,迎来大发展”在村支部通村公路专题会议上,驻村第一书记张厚全掷地有声。“我们村,特别是凉山岩片区,自然资源优越,山野菜,中草药材自然不少,而且自然风景优美,要发展,要制度,必须打通交通这个瓶颈”经过讨论,村党支部一班人形成了共识。 说干就干,时不我待,他们进行了认真规划,计划打通从长三线秀才河桥处到凉山岩台子垸的通村公路,全长八公里,设计宽度5.5米,其中桥梁两座预算投资300万元。 规划是规划,可是干起来困难重重。第一难是资金,第二难是拆迁,第三难是施工环境,土石方开挖困难。 为了解决困难,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会议,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会议以及座谈等方式,村支委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村支部一班人决心发扬“红旗渠”精神,“愚公精神”战天斗地,换得牌楼村的新面貌。 为了解决拆迁难题,他们首先发挥有拆迁面积的党员的示范作用,党员带头拆迁自己的有碍于公路建设的建筑物,一名党员说:“修桥补路是自古以来的善事,我家的围墙拆了,但是却方便了村里的人,拆得值得!”群众在党员的带领下,积极同意支持拆掉围墙、院落等有碍于建设的建筑。 为了解决土石方开挖等方面的困难,他们积极论证,联系有建设资质的施工队伍,上设备,上技术,很好的解决在山区地带施工的困难。 “以前喂头肥猪,卖到集镇人背马驮运费就要几百元,今年过不了多久,老板开着车来家门口来收,不但销售不愁了,收入也增多了。以前到木子店赶个场早出晚归两头黑,现在进出坐车,回到家还可以干半天活。”展望通路的感受,村民陈艳波乐呵呵的。更有残疾人贫困户任新华,喜上眉梢,几年以前,为了能够自主脱贫,身有残疾的任新华,在麻城与罗田交界的陈家山租到荒山几十亩,在山上养牛羊,原生态的养殖虽然很受顾客欢迎,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他的养殖产品,难以外销,现在公路修到台子垸,可以顺利与罗田陈家山的通村公路相接,交通便利的未来,让他的干劲更加充足。 风劲人勤,笃定前行。牌楼村有了良好的公路交通作为基础,便利、便捷、安全通畅的交通运输,一定会提升牌楼村的村民的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带动该村土特产外销、招商引资、快捷物流,旅游开发等多方面脱贫攻坚工作的快速进步,一定会把牌楼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推上快车道。(作者:陶建军 东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