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7 所属版次:孝感日报04版 作者: 特约记者朱辉 通讯员冯晓兰
特约记者朱辉 通讯员冯晓兰
前有河、后有山、门前有银杏树林、树林下有成群的土鸡,再把房子装修起来,待到每年秋季银杏叶黄时,一家人坐在门前欣赏眼前的秋色美景……这是李三明给一家人规划的未来。
初秋时节,安陆市王义贞镇星火村1组,李三明家门前的银杏林枝繁叶茂,成群的土鸡在树下悠闲地“散步”,精瘦的李三明在一旁守护着,眼里充满期待。
“其实5年前就准备养鸡,但当时的家庭现状让我不敢想这事。”李三明直言。
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今年,李三明克服重重困难,在家门口散养土鸡5000只,就此打开实现梦想生活的大门。
动力不足,望鸡兴叹
2005年,在外从事建筑业的李三明被诊断出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身体乏力,从此不能干重体力活儿。
祸不单行。2007年,爱人双肾患结石,因医治不彻底,导致左肾积水、坏死。2009年,爱人左肾被切除,无法再干体力活儿,便专心在家照顾上学的女儿。家里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
无奈,李三明便跟着亲戚帮忙照看工地,工资除了供孩子读书,剩下的都用于一家五口基本生活和就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日子总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吧?”李三明开始琢磨着新路子。
2013年,李三明打算回家养土鸡创业,这一想法得到现任村支部书记徐春阳的支持。但资金、技术、场地成了他的拦路虎,而且养鸡受市场行情影响、风险高,李三明只得望而却步,创业梦宣告破灭。
扫清障碍,说干就干
该市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实施,李三明的创业梦重新燃起。
李三明琢磨:“扶贫政策越来越好,唯有直接成规模养殖,日子才有盼头。”打定主意,李三明便在家门前的一片银杏树林下散养土鸡5000只。
“知道我要养鸡,村里、驻村工作队、街坊邻居都非常支持。”缺少启动资金,亲朋好友慷慨解囊;没有场地,街坊邻居无偿提供银杏树林近10亩,驻村工作队还帮忙搭建鸡舍;不懂技术,驻村工作队便介绍孛畈镇月落岭有5年养鸡经验的王明远做技术指导。
为了学习养殖技术,李三明每次骑车走10多公里山路找王明远取“经”,鸡的饮食、环境、疾病预防等等,王明远都耐心指导。
说干就干!5月15日,李三明直接购回5000只鸡苗,全部放在银杏树下散养,自己一头扎进鸡群蹲守,配比饲料、查看长势,一门心思呵护鸡苗成长。
全心投入,收获在望
经过3个多月的摸索,李三明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养殖模式:把鸡喂养在银杏树林下,用网围住,饲料用玉米、麸皮、植物油按比例混合而成;散养密度要控制好,太密了银杏树容易烧死,太稀了鸡不便于管理;鸡一日三餐觅食完,就在树林下嬉戏,啄食虫子,产生的粪便直接用作银杏树的肥料,同时银杏树为土鸡提供天然遮阴场所。
如今,鸡苗已长大,李三明打算在今年国庆节前,将鸡群里的公鸡全部卖掉,散养的土鸡,肉质鲜美,有望卖个好价钱。剩下的母鸡养到十月份开始产蛋。
资金紧张是李三明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过好在小额贷款授信已经通过,可以贷款5万元。驻村工作队表示将在全市产业帮扶“以奖代补”基础上,再给予李三明同等标准的资金奖励。
望着一群活泼的土鸡,李三明对未来充满期待:“第一批鸡养好了,明年再进一批鸡苗继续养,规划的好日子不久就可以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