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大冶市今年计划投入7.97亿元,深度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全面启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乡村综合治理、扶贫开发等工程建设。
大冶将以“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旅游乡村”为目标,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龙头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提档升级龙凤山景区、鄂王城生态文化园等一批旅游景区;建设金牛镇、保安镇等一批省旅游名镇和沼山村、徐太湾等一批省旅游名村景观;加快保安湖生态新区建设、以茗山、金牛、灵乡、保安为核心区的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劲牌产业园区、殷祖等南部山区“四大片区”建设,积极构建“全域化空间布局、全体验产品体系、全链条产业集聚、全覆盖服务体系、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着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精准灭荒工程等“十大工程”。
同时,还将大力开展生态治理、富美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
“破绿”变“泼绿”
—大冶修复治理开山塘口见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雷巍巍 通讯员:卫学平 李文娟
挖掘机挥舞巨臂,“啄木鸟”坡面清方,引水上山客土培植,只为石头堆里能开花长草。
大冶市启动“治山行动”以来,计划总投资4.8亿元,在两年内修复治理42家开山塘口。
连日来,记者在大冶金湖街办、殷祖镇等多处开山塘口修复治理现场看到,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让石头上开花长草
烈日暴晒下,柯锡正汗流浃背,目光紧锁前方。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清除高陡边坡的危岩坠石。
这里是金湖街办角田碎石场开山塘口治理工程现场。柯锡正曾是这家碎石场的老板。
关停碎石场,柯锡正一度感到“心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山放炮、碎石采矿给当地带来滚滚财富,可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经济富有了,环保枷锁随之而来。炮声隆隆,烟囱林立,灰尘漫天,“晴天满口灰,雨天两脚泥”;植被减少,山体裸露,大山肌体上一个个巨大苍白的伤疤格外刺眼。“不能为了赚钱,给子孙后代欠下生态债。”近年来,政府号召关停露天碎石场,修复治理开山塘口,柯锡正转换观念,积极参与其中。
岩边清障,为“泼绿”打底。“石头是我挖的,哪里容易塌陷,哪里需要削方,我最清楚。”为了让工程顺利、快速实施,柯锡正几乎每天一睁开眼就赶往治理现场,一直守到工人们下班后,他还要巡视一圈才放心离开。
从“破绿人”到“泼绿人”,角色的转换源于认识的提升。在大冶,跟柯锡正有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42个开山塘口将披绿装
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大冶为开山塘口修复治理开出生态药方。
实施难度却超乎想象。岩石上种草,不亚于沙漠植绿。更恶劣的是地理环境:采石场山体高度普遍在50米以上,坡度多在70度至90度;夏季,裸露的岩石最高温可达50℃,而且水源匮乏,要保证绿植存活、生长更是难上加难。“困难再大也要上,一定要让石头上开花长草。”大冶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科长罗光平介绍,针对靠近公路和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且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采石场,采用“坡面清方”“客土喷播(或格构护坡)”“植被绿化”治理方案。
随着客土喷播、马道植被绿化等最新技术的运用,部分碎石场的青灰色山体开始被土层覆盖。土层上将会长出小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山顶、山腰上布设水管,经过一年多滴灌养护,植被不再需要人工供水,进入自然生长,生态环境达到平衡状态,石头上开花长草将变为现实。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5年前,大冶就启动以“治山”为代表的生态修复工程,关停42家开山塘口,并启动生态修复治理计划。
生态欠账迟还不如早还
有人算了一账笔,一个开山塘口的治理成本是开采效益的10倍多,大冶全市估算累计投资金额将达4.8亿元。这笔钱从哪里来?“生态欠账迟还不如早还。”大冶市委市政府没有迟疑,从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山塘口修复治理。
为高效快捷推进修复治理工程,大冶先后两次赴浙江湖州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治理经验,把开山塘口生态修复治理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并成立开山塘口治理工程指挥部。
今年6月25日,殷祖镇永发碎石厂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拉开了全市开山塘口生态治理工程的序幕。截至目前,2018年实施第一批治理任务的金湖、殷祖、大箕铺、灵乡、罗桥等5个乡镇(街办)均已设立分指挥部,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倒排工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未来,山体重回坚挺、岩石长满花草、露天采石场复垦还绿犹可期。塘口铺绿、青山蜿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曼妙画卷,正在大冶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