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钟祥市是劳务输出大市,过去有20多万人在外淘金攒银。2016年10月,钟祥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 “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 在政策鼓励、 亲情引导和技能帮扶下,当地有不少人回乡创业。钟祥市人社部门革故鼎新,拔除制度樊篱,突破服务瓶颈,以实打实的帮扶助推返乡创业发展,累计为创业者发放创业贷款9520万元, 组织创业培训4522人, 吸引1.86万人回乡创业就业,返乡创业的虹吸效应初步显现。 “既然是返乡创业试点,就必须敢闯敢试。 只有把扶持政策用好,把创业资源盘活,真正降低创业融资门槛,灵活搭建创业平台,构建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才能为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最大限度激发返乡创业活力。”钟祥市人社局局长陈昌云告诉记者。 陈昌云介绍,返乡创业人员往往难以获得担保, “融资难”成为阻碍创业的主要梗阻。为此,当地人社部门联合财政、银行等部门,采用“大公司+小店主” “运营商+商户”“创业园+创客”的担保模式,在不突破现有扶持政策条件下,降低贴息贷款门槛,由大公司、创业园按1:5的比例注入担保基金,小店主、创客可享受10万元的2年贴息贷款;建议市政府筹资3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推进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实现“新型组织大额贷、一个星期办下来;农民只需带两证,当场可贷5万块”,为返乡创业提供便捷的资金支持。 返乡创业基地是创业者规避风险、提升能力的孵化器,但基地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孵化功能。该市人社部门突破固式思维,采取“共建、共享、共赢”建设模式,将水电场地补贴、创业扶持补助、基地建设补助、创业专项奖励等政策打包,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台和创业者登台”的角色定位,通过市场 “作媒”, 与产业园、 创业园“联姻”,成功创建莫愁村、 祥汇双创、青年创业3个返乡创业基地,吸纳112个团队入驻,指导680多名创业者从事农特产品销售、特色饮食服务、旅游创意等项目的创业。 “公共服务机构只有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环节,创新服务衔接,不断突破服务边界,才能实现创业服务去碎片化、去条块化,真正打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陈昌云说。实践中,钟祥市人社部门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建立一张创业服务网、汇总一张政策图和完善一套数据库,为返乡创业建立 “大数据”,服务网络和政策扶持全覆盖,5620人返乡创业情况动态更新,通过信息数据分析,发现并解决普遍性和突出性问题,在创业引导上更科学更全面。通过一次培训引导、一次开业指导和一次回访辅导,重点挖掘创业者的创业潜能,激发创业热情,跟踪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通过设立一套项目库、组建一个专家团和召开一次表彰会,为创业者提供142个创业项目,确定23名行业专家、成功人士一对一指导,有针对性地为创业者解决问题。(姚闻 沈临风 钟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