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皮影艺人的家中时,就一个感受——穷苦。
这位皮影艺人名叫李六,今年快七十岁了。他的家就是表演皮影的戏馆,但是这所谓的“戏馆”去是十分的简陋:它位于一个小镇上,就是两间门面房,没有贴瓷砖,没有粉刷墙。墙和地面都是光秃秃的水泥。招牌也没用,只有一个小黑板挂在门口写着今天要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比如:“8月7日 今日皮影 隋唐演义-众英雄反出山东”。大门就是铁皮卷帘门。空调是不可能的,只有好几台老式电风扇吹着客人。屋里一般的空间放着长条板凳以及皮影戏台。一半空间放着圆的麻将桌。有人会问:“为什么皮影戏馆里会有麻将桌?”这是因为皮影戏表演挣不了多少钱,甚至还不够房租的,于是再摆几个麻将桌租出去收费也多赚些钱。勉强够养家糊口。
云梦皮影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按照当地的规矩,皮影戏的表演从11:30到2:30,整整三个小时皮影艺人都不能休息。尤其是前台的那个人,表演的时候还要站着,还要卖力地唱,还要挥舞皮影。三个小时下来,累得坐在板凳上坐半天。弄得我们调研团队都不好意思采访老人家了。
老艺人给我们说:看一场皮影只收两块钱,来看皮影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了他们也没有,皮影现在濒临灭绝只有一个原因:不赚钱!连饭都吃不上,家人都养活不了还有谁愿意干?我们看了一下,加上我们团队的人一共大约有四十位观众。戏票的收入也就是80块钱。后台打鼓的和前台表演的两个人在三七分…...。所以说靠皮影吃不饱饭,皮影在现代也就慢慢衰落了。
临行前的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该吃饭了,老艺人的老伴给他端来一碗面条,面条没有什么菜,几乎是白水煮面。这就是老艺人的生活条件!这就是我们口口声声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的生活条件!但是他却憨厚地说:“哎,习惯了。”
我在想当地政府是不是该设立一项政府津贴给那些会皮影的人,不说是荣华富贵,小康生活是他们值得有的吧。而且还能促使更多的人学皮影,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就是当代最普通的皮影艺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