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x_老憨_r804u 于 2018-10-5 20:01 编辑
家乡的桥 左大成 前几天,我回家看乡下父母,开车走在家乡小河新建的桥上,想起几十年间,桥从无到有、从窄到宽,从短到长,不由思绪万千。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鄂北广水市的一个小山村,从懵懵懂懂记事起,便经常随大人到村边小河畔。河上没有桥,大人们打着赤脚,下河到对面地里种庄稼,而小小的我只能在河岸上张望。河上有一座桥,一直是家乡人的梦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我能独自摸着石头过河了。到河对岸的田地里帮大人挖花生、扒红署。要是手里有几个零角票,便笑着闹着到河对岸小集市——应店街买零食。 夏天不涨大水,打着赤脚板过河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走在松软的泥沙里,偶尔有小鱼脚板,痒痒的,特舒服。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到了冬天枯水期,水面明显降低,大人们就往河里搬大石块,石头稍稍露出水面,每个石块间距刚好一步远。在我记忆中,这是家乡小河上最早的桥,虽十分简陋,却满足我们日常通行。 那时我们年纪小,走在石头上过河,就得尽量把步子迈大些,才勉强踩上石头。有时一不留神没踩稳掉到河里,骨头冻得生疼。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1988年夏秋,广水市全境大旱,到处缺水,沿河的泵站都开足马力抽水。河里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无水可抽。 趁着河面断水,勤劳的乡亲们因陋就简,半个月就建起一座长130米长宽1米的拦水坝,看起来有点象一座水泥桥。除了拦水,人们还可以在上面自由行走。这座拦水坝成了村子通往应店乃至外面世界的主要通道。桥上经常有人骑自行车摩托车从上面通过,由于桥面过窄,若是车速过快,拐弯太急便会连车带人一齐栽进河里,捞货捞车都是难事。三十年过去了,这座拦水坝依旧牢固立于河面上,但从上面走的人越来越少了。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2008年,全市启动小河桥兴建工作。家乡小河迎来一次重大机遇。由于河上一直没有一座真正意义的小桥,这次被列入兴建计划。 从当年10月枯水期开始,就在原拦水坝下游宽缓处截断河面,打桩造礅。到年底,一座长300米宽2.5米的翻水坝桥终于建起来了。这是家乡小河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桥。 过年时,乡亲们步行从桥上有说有笑地通过,也有骑摩托车一路风驰电掣,偶尔还有小汽车呼啸而过,车后冒起一阵青烟。这座翻水坝桥修起后,大大方便了两岸百姓的出行。 2015年6月29日中午,一辆由广水市李店镇开往安陆市赵棚镇的面包车下坡驶上翻水坝桥。一股急流毫无征兆从上游急冲而下,迅速在桥面卷起数十米高的巨浪。面包车进退不得,瞬间被卷入激流。广水市军心一心,全力救人,最终救起一人,另外两人不幸遇难。 这是翻水坝桥建成7年来发生的唯一一次大事故。此后,广水市委市政府决心在翻水坝桥下游更宽阔处建一座跨过河两岸的大桥。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2016年初,经重新选址、论证、施工,到2018年初一座长800实宽5米横跨小河两岸的大桥建起来了。桥宽两车道,桥面沥青混凝土,两岸建有安全护栏,走在上面安全感十足,再也不必担担心从桥边掉进河里。一辆辆小汽车从上面飞驰而过,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已从懵懵稚子为成中午大叔,在应店这条河上行走了四十多年,亲眼见证家乡大桥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一座座风格不同的桥,见证了家乡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桥越修越长,越修越宽,乡亲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强,家乡有桥不正昭示着祖国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吗?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广水市税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