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2018-10-13 17:5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添加时间 : 2018/10/13 15:23:54
作者 : 江旺明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一场秋雨过后,山上柿子红了,农人便开始播种荞麦。
种后三五天,小苗儿从地里拱出来,合着两片叶瓣,半天时间,就伸展开了,像一把小伞。嫩绿油亮的叶儿,胜于翡翠玛瑙。再过三五天,小苗长高,开始舒枝长叶,长成一株小树。枝秆渐渐变红,叶子变得更绿。红秆绿叶,娇态可鞠,像一位位亭亭玉立、风韵翩翩的少女。
野菊花摇金,枫树叶飘红,荞麦花开了。
众多庄稼中,能开花的不少,但多数难与荞麦花媲美。棉花虽五彩缤纷,但躲藏在枝叶丛中显得过于含蓄;芝麻开花虽节节高,但花儿一层层显得有点拘谨;花生开花虽金光灿灿,但花儿总是开在枝节下端快接近地面,显得有点胆怯;豌豆、蚕豆开花,虽娇态可人,但属“小家碧玉”,缺一种大气蓬勃之势。
荞麦花开,一畦畦、一片片,铺排大气,形成浩浩花海,唯独与其媲美的只有油菜花。
走近观看,荞麦花儿,细细的花骨朵,如颗颗雪霰。绽开的花儿,淡黄的花蕊,雪白的花瓣,如梅花,似梨花,媚妩夺人。几朵花并在一起,组成一团,像一朵绽开的白菊花。荞麦花香,引来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吟唱。大概是因荞麦花儿稚嫩娇小,蝴蝶在花团四周飞舞,很少落在花团之上,只是偶尔间亲吻一下花儿。蜜蜂采蜜也很少脚踩着花团,多是脑袋朝下,屁股翘向天,扇动小翅膀采蜜。群蝶起舞像五彩秋叶在田园飘逸,蜜蜂歌唱像大提琴合奏曲,把秋野闹得不再静谧。
深秋之夜,盛开荞麦花的原野景色更迷人。皓月当空,凉风习习。
月光之下,远处的田野,荞麦花好像是一片皑皑的积雪。
荞麦花儿美,历代诗人拿它作诗。唐代白居易写道:“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宋代苏轼写道:“但见古河东,荞麦如铺雪。”宋代陆游则描绘道:“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荞麦。”清代管缄若赞荞麦花曰:“秋雪絮杨柳,秋雪秀蒹葭。”
重阳节过后,荞麦开始收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荞麦的果实有这样的记述:“结实累累如羊蹄,实有三棱,老则乌黑色。”荞麦颗粒在所有粮食中,是最具有艺术品位的。它棱角分明,黑皮白瓤,外朴内秀。人们习惯把外表笨拙、内心机灵的人,比作为荞麦。
荞麦花好果美,农人不在乎荞麦的美丽。他们只知道,荞麦生长期短,秋种秋收,能弥补当年粮食歉收。
在大集体年代里,一月口粮,往往半月吃光了。在我的家乡,生产队长怕饿坏了乡亲,有时候偷偷分给各家各户一点荞麦度饥荒。吃荞麦粑比吃大米、小麦面要难得多。必须先将荞麦晒干,接着用石舀捣去外壳,用筛子滤出米粒。米粒不大,呈白色,与高粱米粒差不多。然后用石磨将米粒磨成面粉。乡亲们习惯吃荞麦“疙瘩粑”。将荞麦面粉参进适量的水,调成干巴巴的糊浆,用手揪排成一坨一坨地丢进开水锅里,然后加入一些青菜一起烧煮。荞麦“疙瘩粑”在锅里渐渐变成灰白色,浑身光溜溜、硬实实的,与河边小鹅卵石差不多,锅里汤水渐渐变成青灰色,如同汤水里撒了芝麻糊似的。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知晓荞麦的营养价值,只是觉得荞麦“疙瘩粑”并不那么好吃,相比米粉、小麦粉“疙瘩粑”,它味短,还有点燥口。然而,它填满了乡亲们肚子,帮助乡亲们渡过了饥荒难关,乡亲们对荞麦还是心存感激。
荞麦全身是宝。荞麦蜜呈深琥珀色,味甜而腻,回味重,口感佳,有软化血管,是防治贫血之良药;荞麦秆儿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也可以当柴烧;荞麦面可以做成各种面食,如荞麦凉粉、荞麦扒糕、荞麦挂面、荞麦饸饹等,人们称她为“净肠草”、“消炎粮食”“降压食物”;荞麦皮壳装灌的枕头,柔软清凉,舒适有度,有安神催眠之效。荞麦愈来愈受现代人青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