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10-23 15: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由明(88岁) 八仙图创始人之一
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
1953年,杨长发创作的《八仙图》就进入了国际市场。曾被选送到东欧八国展览,并获银质奖,当时在所展国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向中国订货4.8万套。当年底,北京国际书店先后两次到沔阳订购《八仙图》78000套。成为首批为国家出口创汇的文艺产品,同时成为湖北省剪纸工艺品出口集中产品之一。
杨长发(1908-1972),长埫口镇石剅湾村人。1951年,杨长发一次走村串户卖花样子时,无意间在黄益村一户人家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张线描“八仙”年画,杨长发喜出望外,百看不厌,于是,他便商量主人能否把“八仙”年画借给他,主人欣然答应,他也欣喜若狂,爱不释手。随后他专程带上“八仙”年画到县文化馆请教美术干部陈由明,与陈商讨能否将“八仙”年画改成剪纸“八仙”图。陈对他的这个设想报以赞赏,且愿全力支持。陈的画艺深,杨的雕工巧。二人经过反复摸索、探讨,不断加以修改,几易其稿,终于创作一套八幅形神各异的“八仙”图。第二年,省文化馆美术工作者殷象益(女)来到沔阳调查民间艺术时,看到杨雕刻的“八仙图”,认为它在镂空与留实上都处理的十分合理,视为珍品。便举荐到《湖北文艺》杂志上发表,《新观察》、《人民日报》都相继刊载。从此,剪纸“八仙图”引起了轰动效应,沔阳剪纸一举出名。
“八仙图”独领风骚,有它独特的魅力。“八仙图”中每位神仙的构图都是一幅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画面。千剪不落,万雕不断,既便于赏玩,又适于装裱,既具备北方剪纸“写意”特色,更具有江南刻纸“写实”特征,形成沔阳雕花剪纸的独有的艺术风格。其阴刻、阳刻并施,镂空、留实俱妙;线条流畅而舒展,褶纹纤细而柔和;点、线、面分布得体,黑、白、灰运用适宜;粗细疏密穿插匀称,阴阳虎实映衬鲜明;形、色协调谐各,纸、刀韵味浓烈的特点。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杨长发遭到恶意攻击,其大量剪纸作品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毁之一炬。雕花工艺社被迫关门停业,他被迁送回家。1972年,抱病含恨离世。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剪纸艺术喜获新生。陈由明与杨长发的高徒杨正发再次合作,对《八仙图》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使得《八仙图》技艺更加精湛,真正成为湖北雕花剪纸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