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离别
2005年5月,全家回湖北老家参加哥哥的婚礼,小睿两岁三个多月,已经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查颜辩色。 我们这次带她回去想把她留在外婆身边,因为我们要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父母的行径,还振振有词的称之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要努力挣钱,买房,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我们以大人的思维给孩子“想要”的。 事前我们只和父母商量好并做此决定,因为怕她不肯,不曾在她面前透露半个字。 母亲有时会试探性的问她:“小睿,外婆家好不好?”她满意的点点她的小脑袋,外婆又问:“那你不要跟你爸爸妈妈回深圳了,就住在外婆家好不好?”她就急忙问:“那妈妈住不住这里?”母亲说:“爸爸妈妈要去挣钱,给你买漂亮衣服,给你买好吃的”。她撅起小嘴急忙摇头,“我要跟妈妈在一起”。母亲怕问多了她起疑心,不敢再问,过两天在她玩的开心的时候,母亲再拿同样的话问她,她还是说要妈妈在她就住在这里。
到了一个新环境,能看到青青的大山,绿绿的田野,大大的水牛。还可以去田野摘野花,用田里的野草种子做喇叭… 陌生的地方,一切都那么新鲜。
小小的人儿并不知道,几天后爸爸妈妈会将她“抛弃”在这里。 临走的那天,我们趁她午睡的时候悄悄的拿了行李坐上了离开小镇的班车。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人去南方打工,但那时我却从没有过这次这般不舍,想到她在外婆床上熟睡的模样,想象她醒后会如何寻找我们,会不会大哭大闹,外公外婆会不会哄不住她。泪水几度泛滥。 后来母亲告诉我,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她睡醒起来后见不到我们,跑到我们回家时住的房间里看了看就和外婆一起玩耍,外婆说:“小睿,你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她平静的说:“小嘎嘎,她们的包都不在那里了,我知道她们走了!” 开始母亲找电话告诉我们时,我总以为母亲是因为我们第一次离开孩子,怕我们难过才会编这样的话骗我们,后来母亲说,她当时也担心她醒了会哭很久,还寻思着怎么才能哄住她,但是却完全没有料到她会这么平静。 母亲在镇上给她报了幼儿园,刚刚去的时候,她总要小嘎嘎陪着她,不让母亲走,两次后老师制止了,说这样会影响别的孩子,如果都这样幼儿园都坐不下了,她就要求外婆要第一个去接她,有次母亲有事忙的去晚了,她泪眼婆娑的坐在小板凳上等着来接她的外婆,母亲见那可怜的小模样再也不敢晚去。 父亲不喜欢小孩子,母亲常说父亲上辈子肯定是个和尚。女儿有时撒娇或是摔跤碰到,会哭上一阵,父亲听到就会大声的吼她,母亲怕父亲吓到孩子,就会跟父亲吵嘴,女儿见外公外婆吵的凶了,就会止住哭声对外婆说:“小嘎嘎,我不哭了,你们不要吵了。” 因为女儿,母亲说父亲跟她吵了不知道多少次架。 母亲为了替我们分担,自己受了不少的委屈,邻居常笑她是憨嘎嘎痛外孙,父亲也会拿话来刺她。 为了不让母亲为难,也不想女儿生活在父母不睦的阴影里,女儿三岁后,我把女儿接回了身边,再也没让她离开过我。 为了能和孩子在一起,我也只能找一些能顾到家和陪伴孩子的工作,所以至今我还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浅薄妇人,但我固执的认为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时光倒流,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可能会让自己辛苦一点,更努力一点,但我还是会把女儿留在自己身边,陪伴她成长。 那些成功人士和教育专家说,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幸福,也许我没能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至少我给了她一个温暖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