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青海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36
IP属地:青海省西宁市
|
发表于 青海省西宁市 2018-12-5 17: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伴着春天一起成长
谈起改革开放的话题,最先想起的总是那首歌——《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悠扬的旋律总能把我带回那些魂牵梦萦,感慨万千的年代。
70年代初,我出生在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老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家乡人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从记事起到学前,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孩童的世界原本是没有多少忧虑可言的。但是每每从大人们的只言片语中总能听到日子的艰难。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记忆深刻的总是大人们终日忙碌的身影,来年四、五月青黄不接时紧锁的眉头。想起那时候,眼前经常浮现的画面:或是老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身影;或是父辈们赶着吱呀远去的的慢腾腾的牛车;或是孩子们捉襟见肘的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衫;抑或人们脸上的营养不良浮现的菜色。
时间跨入到80年代,伴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成了一名“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少年,会在学余课后加入到田地里的劳作行列。收音机、电视机、自行车、也普及到了每个农村家庭。这段时光,总让人想起一首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呦)河塘十里果香——”。这段旋律,承载着很多农村出生的孩子对80年代的款款记忆。记忆中浮现的画面:田地里,绿油油、郁葱葱的垄垄禾苗;乡路上,兴冲冲、笑盈盈的邻家大伯;原野上,白花花、软乎乎的朵朵棉花;河湖畔,鳞闪闪、活生生的满网鲜鱼;晒场上金灿灿、满荡荡的高大谷仓。丰收的喜悦,让人们总能在每个夜晚伴着微笑沉睡;又在每个清晨伴着笑意醒来。
时光跨入90年代,萦绕在耳边的一首歌是《走进新时代》,“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沿海特区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内陆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城市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摩托车、移动电话逐步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市场经济的浪潮,将国人拍醒。我也从一名在校学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电力产业工人。千根银线、万家灯火,承载着电力人的光荣与梦想。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宣誓着中国人的进取和自强。
跨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光的轨道带我们迎来新的世纪。一曲《北京欢迎你》响彻五洲大地。“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怀容纳天地,岁月绽放青春笑容,迎接这个日期,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十三亿人民,家有喜事,笑迎四海宾朋。那些年,高速公路、互联网缩短了时空距离;那些年,海尔把公司开到了非洲大地;那些年,大妈们把广场舞跳到了巴黎。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从容自信的中国如旭日在东方冉冉升起。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迎来10年代。“一带一路”、“美丽中国”、“互联网+”、“高铁”、“C919飞机”、“扫码支付”、“刷脸”,强大的中国元素丰富了世界,更给国人带来了便捷、美好的生活奇迹!当您乘着高铁日行千里饱览祖国秀美山川;当您驾着私车沐浴夜风观赏城市灯火璀璨;当您刷着手机足不出户尽享天下美食;您是否会记起:十年前,这或许还只是您遥不可及的一个梦想。可今天,它变成了我们随时看得着、摸得上、用得爽,信手拈来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也迎来了追求“环境保护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时代。
金曲流淌这四十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四十年。它是一首首铿锵激昂的诗篇;它是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它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四十年来,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已融入了我们的肌体;四十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已成了我们共同的灵魂烙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梦吗?这不是梦!只要我们高举新时代社会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撸起袖子加油干,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