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九江市,半城黄梅人。
太平天国屠城,江北人拥入九江。
不少九江人的祖先都是江北人,九江人在江北多半都有亲戚。
武宁、都昌、修水人感觉奇怪:
“九江人说话,我们江西自己人有时都听不懂,湖北黄梅的人,还都会说九江话,怪卵事!”
黄梅下四区历史上就是九江府的一部分。不晓得可不可以说“自古以来”?山之南曰阳,水之北曰阳。
《诗·大雅》在洽之阳。《谷梁传·僖二十八年》水北为阳。洛阳在洛河之北。故浔阳原在江之北。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以其地设3郡,九江郡其一。汉高帝六年(前201),设豫章郡,立寻阳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三国时属孙吴,柴桑隶武昌郡,寻阳隶庐江郡。元康元年(291),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10郡为江州,治豫章。永兴元年(304),分庐江郡寻阳县、武昌郡柴桑县合立寻阳郡,治寻阳县(江北),属江州。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先后将寻阳郡治、寻阳县治由江北迁至柴桑;咸康六年(340),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移驻寻阳。
至此,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寻阳。
义熙八年(412),寻阳郡改名为江州郡;省寻阳县,并入柴桑。梁太清二年(548),寻阳郡治迁入湓城(今九江市区)。隋开皇九年(589),废寻阳郡,并柴桑、汝南2县立寻阳县;大业二年(606),废州设郡,形成郡、县两级行政建制;改置江州郡;随后又改为湓城县。三年(607),江州郡改为九江郡;唐初,属江南道。武德四年(621),分湓城置浔阳县;废郡复州,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3县。五年(622),分湓城县置楚城县;贞观八年(634),废楚城并浔阳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西道,其中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三县。天宝元年(742),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确立州、县两级建制,改浔阳郡为江州。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江州设奉化军;升赤乌场为瑞昌县;改浔阳县为德化县。元代行省下设路、州、县。至元十六年(1279),江州路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九江府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5县;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太平天国失利后,清复原制。
1914年,江西省设4道,辖81县,其中浔阳道辖20县。同年,为避免道、县(福建也有德化县)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两省边界,江北属湖北黄梅,江南属江西九江。
长江原有江北故道支流,在今东港沿线。港北属黄梅,港南归德化。东港的港,是“江”音变,长江原音“长工”。与今龙感湖接壤,有处地名“邓家渡”,原是连接湖北黄梅和九江德化的水上结合部。邓渡属德化。从孔垅五里闸,到刘佐至安徽,明代筑有“百里长堤”,原挡江北故道洪水。解放后叫“座湖水”,来自“古雷池”的洪水威胁。
上世纪80年代“水利”发达。“百里长堤”残垣颓圮犹存,已然“百里废堤”。
北上“八一大堤”已筑多年,站第一线。1983年湖水大涨,“八一大堤”溃口,老百姓突然想起,“百里长堤”要在还能挡一阵。
明万历三年,德化县令俞汝为始开垦李家口至小池口,长近三十里之封廓洲,两头均与黄梅江堤相连。北防湖水南防江。统名“潘兴圩”。
万历初,汛期水患甚滥。“小溢则利半,大溢则民无耕”。
德化县令俞汝为到黄梅请宴。酒酣之际,提请借“放线之地”。两地方言,“放线”隐指屙尿。黄梅县官随口“先生请便!”“一船两浆足矣,以消两地水患。”原来是要借真“地”!洪涝亦威胁黄梅居民。
县官一言既出,不好改口。好在是为民谋福。双方遂成协议,“买黄梅洼地建修严家闸”,引洪泄流至大湖“古雷池”。德化来往船只过闸,需缴课税。今黄梅打麻将收钱,仍言“过闸”。今长江属河道南移。蔡山唐有江心寺;今距江边十六七里。据说江心寺是唐代贞观八年由尉迟恭督修而成,
光绪丙子县志载:“江水自广济垅坪下入黄梅界,旧绕蔡山,故山有古江心寺。后积鸿脑洲,江流遂往洲外,蔡山之江渐淤。后又淤新洲,而江遂三分,至封廓洲复合为一,其势皆由北而南”。
诗仙李白45岁后曾隐居于此,并筑有“太白读书屋”,曾留十余篇咏蔡山的佳作。特别是《夜宿江心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熟悉历史、地理变迁,对湖北黄梅人(主要是原德化人)会说九江话,就不足为怪。大概就像广东人会说香港话一样。小池话与黄梅上乡话,则有天壤分别。一卷舌,一平舌。遣词习惯迥然不同。两地婚嫁成家,因方言误会吵架屡见不鲜。比如,姐奈,下乡指未婚女子;上乡则指已婚女子。伊女的,下乡有指已婚;上乡则指未婚。原则问题误会了,要打破头。上下乡方言有“天壤分别”?说过头了吧?一点都不。上、下乡原来不仅不是一个县,而且还不是一个省,甚至不是一个国。
南北朝时隔江而治,南陈北周东为齐。后三国时代。北周宇文邕亲政,减赋、灭佛,蒸蒸日上;北齐三将三年内全部去世。段韶571年九月病死,斛律光572七月年被高纬杀,高长恭573年五月被高纬杀。陈国陈蒨曾和宇文护商议,陈国割地赎回陈顼。陈顼在陈蒨死后杀掉韩子高等人,华皎投奔后梁。作为后梁宗主国的北周,参加后梁和陈国的战争。两国撕毁和平协议随后交恶。
封郭洲为江州之地,虽近周,但一直归陈国(江南)管辖。蔡山江心寺,有点像钓鱼岛样。573年三月,陈顼接受宇文邕建议(被北周怂恿)决定派吴明彻率十万大军伐齐。陈顼仅满足于收复江北之地(宇文邕吃肉,让陈顼喝点汤)。公元579年,周挥师灭齐,占领江州。四祖道信父为首任县令。陈地土人多有不服,官府压之,使其“服周”。
至今黄梅方言还有“服周啵?”、“不服周!”之说。俗音“服邹啵”、“不服邹”。盖因周人多发平舌音。
历史上反反复复的管辖变迁,似乎并未此地民众带来什么实际利益;
倒是成就了这么一句独特的黄梅方言。
我“服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