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 积分
- 106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12-5 15: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沔阳“十大碗”中的玄机
华夏礼仪之帮,自古重视礼仪,宴请活动从皇帝、官宦以及商贾、高僧、庶民等,无不涉及。古往今来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各类酒席名目繁多,但我始终以为民间酒席绝对是主流,它既像千年古树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又如无边大海那样宽广深厚。
曾听师傅说旧时沔阳,贫富悬殊大,酒席规格形成了一个阶梯。高档要算撤席,设宴者主要是军阀权贵,讲究排场,大肆挥霍,暴殄天物。撤席美味佳肴纷呈,但席面只存留部分菜肴,超出的菜无论吃完与否,一律拆离席面,如此边上边拆,故称“撤席”。与撤席相反,则是朴实无华的民间酒席,称之谓“沔阳十大碗。”十大碗则属于劳苦大众。具有明显的草根特质,拥有庞大的民间基础,是仙桃民间传统酒席的代表。
沔阳人非常重视礼仪,即便水灾连连,生活并不富裕,也不会忘了礼仪人情。至今还流传着“人情不比债,头顶锅儿卖”的俗语,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北方人称“随份子”,沔阳人称“赶情”。“随”有随大流和形式所迫的意思。“赶|字却是主动加迫切的意思,这一个“赶”字显示出情与礼在沔阳人心中的份量,和唯恐落后的心情。谁家做什么好事设十大碗酒席,“礼”必须放在头等位置。若遇镇上人家娶媳妇,礼数更多,请知宾先生、请鞠匠师傅,发请柬、请客、安信、催客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仔细得像对待一项大工程。单说东家对鞠匠(厨师)便可见一斑,师傅在制作酒席时,东家会按礼数包好几个红包。如师傅还未开工东家则派红包,称之谓开案利是;新郎陪十弟兄派红包;做碗汤给新郎垫底则派状元汤红包;到了开笼出菜则又是放鞭又派红包。被请的鞠匠也会对东家赶个情,这是讲礼行,礼尚往来嘛。派给厨师的红包是礼行与酬金兼顾的,至于红包多少,则由多种因素制约。
“十大碗酒席”的菜式,由大家约定俗成。菜肴中的蒸,雄居半壁江山,其余才是烧、炒、炸、汤。这个比例一是缘于旧时做酒席用的柴炉灶,在农村往往是就地挖阀子土所築,打两口主灶,上置两口大锅,一口供作垛笼,一口用作烧汤、挂汁、炒菜。虽条件简陋,但因菜肴易于操作,在蒸笼中成熟的菜肴比重大,所以在桌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出菜迅速,保持了“穷菜富汤”,稀、滚、烂、淡、鲜为主要的特色,保持了席肴上菜肴的温度,达到一滚三鲜的效果。“十大碗”酒席原料就地取材。如莲籽,仙桃是临近数县的干莲籽集散地,旧时家家户户以剁莲子为副业,随处可见,唾手可得。笋衣多来自湖南的竹产区。笋衣鲜美脆嫩,是酒席中笋衣炒肉的配料。仙桃人特别爱吃笋衣炒肉,也是除夕的团年饭酒席上不可缺少的菜肴。记得计划经济年代,笋衣还是年关紧俏物质,春节前得按人头或户头分配。湖南销售到沔阳的笋衣,用硫磺薰过比较干燥,外面用杉木箱子做的包装,质量好放置两年都不变质。至于银鱼干、鱿鱼、海参等干货,都是用大麻袋装着运来的,货源十分充足。鸡鸭是自养的,鱼虾是野河里捕的,猪肉来自自家养的花喜猪,牛肉则是退役水牛的肉,如此等等原料物美价廉。
“十大碗”酒席全部使用七寸左右的菜碗上桌。酒席上菜的菜序有一定之规,从第一碗到第十碗出菜的顺序,连席上宾客都一清二楚,一旦上错立马会有客人指责。菜端到席上如何摆放也有规矩,席上摆碗叫扯碗,由陪客代劳,帮忙斟酒、接菜、摆菜。“八仙桌”是传统民间酒席选择餐桌,席,分上席、下席,侧席。上席设在堂屋靠墙壁摆神柜的一方,面对上席的是下席,左右两侧为侧席。席上又以右手为大。不管红白喜事都要必须遵循一个规矩与套路,讲究很多,也很严格,一般由知宾先生负责,如果礼节不到位的话,很可能会丢东家和知宾的面子。尤其表现在亲戚姑爷舅爷的安席上,若稍有不当,常会有闹剧发生。
全国有十大碗民俗的地方数以千计,但沔阳平常的“沔阳十大碗”暗藏的两个玄机并非人人知晓。一是桌酒席十碗菜中竟有三道圆子,这在其它任何地方酒席不曾见到。按说沔阳鱼米之乡,烹饪原料丰富,又擅长三蒸九扣之烹技,菜肴品类繁多,有很多菜都适合用于酒席,何以会选这么多圆子菜呢?了解沔阳沧桑历史的人们,深知这里面隐藏着难以忘怀的悲痛伤痕。民歌“身背三棒鼓,流浪到四方,鼓儿咚咚,锣儿锵锵,含着眼泪去逃荒”,道出了沔阳人旧时凄苦的生活。地势低洼年年受灾,常常颗粒无收。为了生存人们只得四处逃荒,家人流离失所,天各一方。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安安逸逸地过日子,是沔阳人始终不渝的期许。经历过太多撕心裂肺离别的沔阳人,将这种盼望团团圆圆平安幸福的情结,自然而然地移植到民间酒席中,一团圆,再团圆,大团圆,圆圆满满。将如此美好的心愿化生为三道圆子菜肴,是沔阳人的精神寄托,也是诚心诚意的仰天祈祷。第二个玄机是“十大碗酒席”中“蒸大白圆”、“枯酥鱼块”这两碗菜,坐席的宾客不会在桌上吃,这是约定俗成的老规矩。东家会在上这两道菜的同时,送上干净的荷叶或纸,让宾客将这两盘菜打包带回家,带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分享。这是可敬、可喜、可贵的传统风俗,是植根于民间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美德的体现。现在生活好了,三高猖獗了,大白圆在十大碗酒席上已不多见,带回家敬老的大白圈和酥鱼变成了点心、洗衣粉、茶杯、雨具等其它物件,甚至演变成了微信红包。若晚辈们刨根问底地问起吃酒为什么带这些东西时,你千万不要让他曲解为当今社会流行的“回扣”,不妨自豪地告诉他,追根溯源究它的本意归属于中华美德,是沔阳民间孝道文化弘扬与传播的一种形式。如果说沔阳十大碗美酒佳肴是酒席的躯壳,那么这酒席中蕴含的追求和孝道文化则是酒席的灵魂。
随着人们生活逐步提高,无论是酒席格局改进,还是菜肴品种增加,酒席质量越来越好。传统的民间酒席十大碗已逐渐退出人们生活,但它在沔阳饮食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不容忽视。频繁的你来我往宴请,加深了亲戚、朋友、邻里间的了解,起到敦亲睦谊作用。朴实无华的十大碗酒席,是沔阳人勤俭美德的体现;在旧时艰难困苦的岁月,人们对美好生活依旧充满信心,从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于日常的细微之处,默默地弘扬着孝道品德,实在是难能可贵,其功绩应载入史册。(作者:陈锡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