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632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
父亲的大麦酒
左大成
“三儿,我今天过生,你兄弟仨,就你在家,陪我喝两盅”。父亲拿出酒壶和酒蛊,斟上两蛊,对我说道。我端起一蛊,站起来,走到父亲身边,一饮而尽。
从父亲七十岁起,每年他过生日时,总催我下班后赶回家,吃晚饭陪他喝两蛊。今年是父亲七十五岁生日,自然不能例外。我陪父亲喝的依然是他窖藏的自己亲手煮的大麦酒。平时,我工作很忙,加之天生对酒精过敏,一般情况是不喝酒。
我的老家广水市太平镇西河村,煮酒的历史应该百年以上,家家户户都煮酒。父亲作为村里的男匠,自然也要煮酒。煮酒有时可换回一笔笔可观的收入,用它来买种子买化肥,供小孩读书。父亲煮了一辈子酒,一般只煮酒不喝酒。
打我记事时,就经常看父亲煮酒,有时也帮忙父亲烧火,所以对煮酒仍记忆犹新。爷爷去世早,父亲很独立,农活样样需要他自己来完成,煮酒当然更不例外。为了把酒煮好,父亲从原材料就精挑细选,把好每一个环节,力争酒质最好。头年秋种,父亲就把牛栏肥一担一担挑到田地里,满畈满畈地种种大麦;第二年夏收,把大麦脱粒晒干存好,这是他一年煮酒的干货。煮酒前,父亲把存好的大麦好拿出来用风车吹一遍,把大麦中的杂质全部吹掉。紧接着,父亲到三、四百米外的狮子湾吃水塘挑水,前后挑上十几担,把泡麦池及五个备用大缸全部盛满。吃水塘挑来的水干净,只有用这样的好水质才能酿出好酒。随后,他就把整理好的大麦倒在清水池中浸泡,一般泡上个两三天,不断清出漂浮在清水面上的杂质,直到清洗干净时,才就开始在酒锅中蒸煮。蒸煮好后,捞起大麦放在酒缸中发酵。遇到天冷时,还需要给酒缸围棉絮,以增加温度,加速发酵。
煮酒的最后一道工序考验人的良心,父亲常自言自语道。煮好的大麦放在酒缸中发酵二十天左右,就捞起来放在酒甑中蒸馏。酒甑下面用大火持续加热,让酒锅中的清水沸腾,蒸汽不断上涌,将酒甑中已发酵好大麦中的酒精蒸挤出来,通过甑上的铁锅经导流管流到酒坛中。一甑大麦一般要蒸四锅水,才把酒精基本蒸完。如果发酵不好,两三锅水也就完。再继续蒸,里面出来的水蒸气,流到在酒坛中,酒的度数自然低了,酒花也少了。有的人为了增加酒花,就在酒里面加少量滴滴胃,看上去酒花很浓,事实上酒精度数不高。父亲是个庄稼人,从不掺假施杂。记得有几次煮熟的大麦因温度低没有发酵好,只煮了两锅水就发现已没有什么酒精。旁人劝他再煮两锅水,父亲苦涩地摇摇头放弃了。晚上,我还偷偷看着他藏在被子流泪,喊他吃饭也不理我。因为只煮了两锅水,意味煮出的酒只有正常产量的一半,不仅赚不到钱,还会亏上百十块。这对当时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笔不少的损失。但父亲从没昧着良心,多煮几锅水来以假乱真。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酒品如人员,绝不能为了赚钱,昧了良心。良好的人品及酒品,为父亲赢得好声誉,附近十里八湾都知道父亲煮的酒过硬,抢着打父亲的酒。父亲的大麦酒逐渐远销到刘店、张杨、蒋林坡等地,一直供不应求。
父亲从十五岁就开始学煮酒,一直煮到他七十岁那年休甑,前后五十五年。煮酒几十年,他高兴过,伤心过,也流泪过,因为煮酒有赚有赔是常有的事。他把这些都扛下来了,从没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用他自己的话从不能昧着良心干活,更不能害人。父亲煮了一生酒,品了一生酒,但基本不喝什么酒。因为他一直认为喝酒误事,所以他煮一生,从不酗酒,就怕喝醉了,把酒煮坏了,害人害己。听母亲讲,在他休甑那天,他破天荒醉了一回,可能是一生紧张劳累的放松。从那以后,他一般也不大喝酒,只是在自己每年生日,将三个子女中离他最近的我喊回来,陪他喝上两蛊,但也不喝醉。边喝边谈他过去几十年煮酒的事,母亲有时走过来听到了,对他吆喝道:还喝个屁,一生都不喝酒,老了还喝个么事。你儿子本来不喝酒,他工作又忙,哪有时间陪你喝。我劝母亲息怒,反正是晚上,喝了就在家休息,又不走,不要吆喝他。
晚上,我躺在床上,听到隔壁房的父母又唠叨起来。父亲说,我之所以每年过生请老三回来陪我喝,我想让他明白,做人如酿酒,要讲良心,不能昧良心;喝酒不能贪杯,不能误事。这样做比直接提醒他好,你真以为我老了馋酒。
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