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江明珠”老河口市(航拍)。
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
全媒体记者姜雁冰 见习记者胡采棣 通讯员刘兵 陈国鹏 谢佳铭
40年风雨兼程,40年澎湃前行。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作为全省老工业基地的老河口市工业企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路高歌猛进。
改革开放初期,在光化水泥厂、湖北电器厂、湖北工具厂等一批省属国有企业的辐射带动下,老河口市工业布局提档升级,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老河口一跃成为鄂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基地和物资集散地。
1994年9月,老河口市首次荣获“全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称号。1995年,老河口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相比于1977年的8714万元增长近12倍,年均增幅达15%。连续三次入围“全省十强县(市)”。
然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老河口市经济发展曾背上沉重的包袱,县域经济跌宕起伏。痛定思痛,老河口市以企业改革为抓手,以适应市场为导向,毅然拉开了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1999年,老河口市有色合金厂产权买断,打响该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枪”。由此,该市在“工业立市”的指导思想引领下,通过推进企业改革、牵头技术改造、推进产业升级等手段,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增强工业发展内劲。截至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2家,产值突破百亿元,县域经济“浴火重生”。
进入新时代,老河口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老河口市下好创新驱动这步“先手棋”,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举,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加快建设千亿工业强市。
近年来,老河口市提出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双龙计划”。今年年初,又出台了《关于聚焦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从创新源头供给到成果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整合”,持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密集出台的利好政策,充分尊重了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2016年以来,华中日化产业园的维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系列创新激励政策的扶持下,释放出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实现了从产品代工到自主研发、高端定制的跨越。维美公司的蝶变是老河口市企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作为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老河口市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依托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老河口市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协同效应,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1个月完成签约、4个月完成建设、5个月全部投产。”在华中木业家居产业园,绿森源木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教群告诉记者,京津冀地区生态板材产业能够快速完成向老河口市的转迁,和当地的重资产招商密不可分。
2017年,老河口市采用政府重资产投资建厂、企业轻资产拎包入住的方式,投资6亿元兴建华中光电产业园。目前,已有禾立光电、舜鸿光学等8家光电企业入驻,5家企业投产,初步形成了以光学玻璃元件成型、光学精密加工、光学镜头模组为主的一条龙产业链条。
2017年,老河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8%。
总投资12亿元的长源朗弘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总投资20.5亿元的中部橡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竣工投产;葛洲坝环嘉100万吨废钢循环再生综合利用项目建成……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为老河口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该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今年1至9月,老河口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19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6亿元。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未来,老河口市将顺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大舞台,蹄疾步稳锻造创新驱动新动能,进一步加强创新源头供给和科技转化,以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的老河口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