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冶市保安镇镇域规划(2018-2030年)》主要内容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8-2030年,其中:近期:2018-2020年(衔接土地利用规划);远期:2021-203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镇域规划控制范围为保安镇全部行政辖区,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28.4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为6.97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
保安镇发展定位为: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古名镇,黄石市区域中心重点镇,大冶市西北区域门户节点,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以发展全域生态、新型工业、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为主的水乡新城
(二)城镇发展目标
武汉都市圈区域生态核心,大冶市西北特色门户及城乡统筹资源转型示范区。
(三)经济发展目标
2020年保安镇地区生产总值为90.88亿元,2030年保安镇地区生产总值为145.26亿元。
三、镇域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目标
至2030年,农业从业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工业主导地位减弱,外向型经济比重提高,旅游业占据主导地位,且发展有新突破,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电子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区域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逐步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保安全域形成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及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产业空间布局
保安镇全域形成“一心两轴两区”的产业布局结构,其中:一心是以镇区作为全域工贸综合中心;两轴分别为沿保长——保马线的南北向产业发展轴和沿樊湖大道——铁贺线的东西向产业发展轴;两区分别为旅游区和生态农业区,其中旅游区主要包括红星半岛休闲度假区、石雕文化旅游区、沼山乡村公园旅游区等产业区;生态农业区主要包括特色苗木产业区、万亩湘莲及优质粮油产业区、生态果蔬产业区、生态复垦林业区等产业区。
保安镇镇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三)旅游产业布局
规划突出生态休闲和滨湖旅游两大特色,依托保安湖湿地公园、沼山乡村公园和保安镇区古街的打造,在镇域形成环湖旅游、乡村旅游两大片区,构建“品、游、观、秀、赏”五大旅游主题,即:品千年古镇:古镇历史、品古镇文化、品古镇美食、享古镇生活;游水乡保安:湖滨度假、保安三珍、半岛观光、水产基地;观乡愁田园:生态农庄、诗文故地、四季花海、生态农业;秀两港河畔:两港旖旎、斑斓渔港、休闲古街、闲趣野钓;赏生态湿地:湿地物语、烟雨荷塘、码头赛舟、飞鸟观光。
保安镇镇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四、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020年镇域总人口为9.16万人,城镇人口5.0万人,城镇化水平2020年约为54.6%;
2030年镇域总人口为10.2万人,城镇人口6.6万人,城镇化水平2030年约为64.7%。
规划至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808.30公顷,其中镇区之外城镇建设用地110.08公顷,不参与镇区用地平衡。
(二)镇村体系结构规划
保安镇域村镇体系的等级规模分为三个层次:中心镇区——重点中心村——一般中心村。
1、中心镇区(1个):保安镇区。规划镇区人口规模为6.6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6.97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05.64平方米。
2、重点中心村(5个):包括李华村、枫林村、沼山村、青山村、桂花村。根据重点中心村建设规律,规划重点中心村人口规模以3000~5000人为宜,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120平方米之间。
3、一般中心村(11个):包括西海村、芦咀村、黄海村、南阳村、高溪村、株树村、西山村、大洪村、永光村、茶山村、先锋村。规划人口规模以1000~3000人为宜,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60~110平方米之间。
保安镇镇村体系规划图
五、用地规划布局
保安镇城乡用地规划图
规划2030年镇区规划总用地规模达到9.09平方公里,由于《保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期限至2020年,为满足镇区未来发展需要,规划将在远期引导部分基本农田向建设用地调整。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得到调整。同时大幅提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绿地广场用地比例,强化镇区生活宜居性。
保安镇区用地布局规划图(2030年)
镇区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两轴两带六组团”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
“一主一副”分别为位于镇区中心的城镇综合服务中心及位于北部组团的综合服务副中心。
“两轴”分别为依托樊湖大道和沼山路形成的城镇发展轴。城镇发展轴贯穿城镇各个组团,带动城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及居住品质的提升。
“两带”分别为沿东西两港形成的生态景观带。
“六组团”即老镇发展组团、东部居住组团、生态保护组团、北部居住组团、工业发展组团及南部居住组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