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卧马居

勘误破译“危子矰壶”铭文 发现谷国始祖谷伯绥之墓 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4 21: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勘误“危子矰壶”发现谷伯绥墓(八)破译“赢子种壶”有望揭开系列谷城历史之谜 图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1-25 11:00 编辑

勘误“危子矰壶”发现谷伯绥墓(八)破译“赢子种壶”有望揭开系列谷城历史之谜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八、破译“赢子种壶”铭文 有望揭开系列谷城历史之谜
2019年卧马先生勘误破译《危子矰壶》为《赢子種壶》青铜壶铭文译文合图
    《赢(绥)子種壶》壶盖铭文为:赢(绥)子種,自作筮伯壶。
    从2019年元月16日首发“勘误“危子矰壶”发现谷伯绥墓”,到之(五)八字“赢子种壶”解开谷城之名由来之谜,已一字不拉的将谷城县冷集镇尖角古墓群出土的“危子矰壶”壶盖壶内16字铭文甄别塞查研究了个遍,将“危子矰壶”破译为“赢(绥)子种壶”,并分析研究了与出土地历史文化相关的谷城由来、固封山、双阳桥等,已基本完成我对“危子矰壶”铭文前期文字辨别识认的基础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
    虽然完成“危子矰壶”勘误破译出“赢绥种壶”,并且一一找到与中国汉字演变传承对应的文字依据,但所破译所勘误的这些说见之说,毕竟都仅是出自我一个非专家教授、非大专院校、非大家名流之言的一己之见,充其量只是与众不同的个人看法和新见,为“危子矰壶”铭文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论点。

2009-2019《危子矰壶》铭文译文对比图


(2009)鄂文物鉴定第14号 文件图


2013年《中国考古》关于“危子矰壶”相关报道图

    十年来,研究“危子矰壶”铭文的专家老师很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译释结果。媒体报道和2010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天网》拍摄播出的“月夜迷踪”专题片等也有不少关于“危子矰壶”等于墓葬人相关的考古结论。
    《天网》“月夜迷踪”专题片视频链接:http://tv.cntv.cn/video/C10490/b932ba951b234898158f0a88e0a040e8?t=1422273958606
《天网》“月夜迷踪”专题片中谷城县博物馆馆长李广安截图。
    谷城县博物馆原馆长李广安介绍:这个是青铜镜、圆形的方形的,这个是樽这是铜鼎,在我们汉水流域谷城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鼎啊铜壶啊比较多。
《天网》“月夜迷踪”专题片中谷城县博物馆副馆长任挺截图
    谷城县博物馆副馆长任挺介绍:一九六几年的时候,搞农田改造的时候,在冷集尖角固封山下,发现了有青铜器,当是出土的量不大,偶尔推山改田的时候发现有青铜剑啦,或者是说青铜锅、车马器啊零零星星的有一点,就把他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区,就把它保护起来,从整个固封山一直到尖角腹地这一片山岗。
《天网》“月夜迷踪”专题片中襄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孙志刚截图
    襄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孙志刚:谷城地下的文物储藏非常丰富,以前出土过许多文物,尤其是以青铜器居多。这些文物主要是青铜器、车马器、兵器,还有玉器,这批墓葬的发现,证实了谷城在楚国历史区域内的一个重要地位,从出土器物的种类规格上来看,这个墓至少是大夫一级的。
《天网》“月夜迷踪”专题片中襄阳市文物考古所长陈千万截图。
    襄阳市文物考古所长陈千万讲解:我们看到几块陶器碎片,它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陶壶,判断这个墓葬是战国时期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是不是盗洞里边挖出来的,这就是墓里边一个青铜器的鼎腿儿。这个应该是一个战国时期的一个青铜鼎下半部的一个鼎腿儿,这个没有问题。这个墓是非常有价值的墓,应该是一个战国时期的青铜墓。
    一看照片完全可以判定它是从地下盗出来的文物,因为墓葬出土这个环境比方说器物上粘的有泥土它这个作假都是不一样的?
    壶盖上有铭文,危子矰自作铸壶,那就是危氏家族的一个男子,他的名字叫曾,那个墓主人呢,他就一定是楚国的一个中高级贵族。那么楚国的中高级贵族,过去我们知道,屈原他也是楚国的贵族,他叫屈子,那么这个人是危子,过去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楚国有危子家族,铜壶的出土,证明了楚国存在过一个危氏家族。在这个意义上,它确实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十年来以“危子矰”为主的青铜壶铭文的文物鉴定结果,让谷城县冷集镇角墓地一夜之间诞生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危姓贵族?
    勘误破译出“危子矰壶”铭文为“赢绥种壶”虽然出现转机,但只是新的一个开始,接下来需要谷城县博物馆与出土文物馆藏单位的襄阳市文物考古所,拍出更清晰的“危子矰壶”铭文图片,拓印出完整清晰的铭文,为关注研究“危子矰壶”铭文的专家学者提供清楚保真的文物资料。
    最终还需要接受权威的古文字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的严苛考核和检验;需要仔细对比甄别和鉴定“危子矰壶”铭文,到底是“七个字还是八个字?“危子矰壶”铭文到底是“危子矰作铸白壶”还是《赢(绥)子種壶》壶盖铭文为:赢(绥)子種,自作筮伯壶?还是其它铭文?最终论定“危子矰壶”铭文内容,确定墓葬人、墓葬等级、墓葬年代、墓葬地国属等一系列问题,举行更进一步的专家学者研讨会和专家论定会等。这样“危子矰壶”铭文的对错与否孰是孰非,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后最终才能得到权威专家的鉴定认可。
    如果最新研究破译的“危子矰壶”铭文确实为“赢绥种壶”并且得到权威专家一致认可的话?那“赢绥种壶”的学术研究价值、历史文物经济价值就非常大了?出土十年后首次破译的“赢绥种壶”,可以填补谷城县、襄阳市、乃至湖北省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很多空白。
    1、首先载有谷国始封之君谷伯赢绥之姓、名、字的“赢绥种壶”,无疑当是谷国建国至谷城县3065年历史以来,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
    2、“赢绥种壶”填补建国以来谷城县没有谷国历史文物的历史空白,填补谷城县没有早期谷伯绥文字记载历史的历史空白。
    3、从文字学上说,增加早期“赢绥种”字金文写法的字例外,填补绥字早期没有纟旁写法的(纟+爫+女)早期金文空白。填补早期种字为(禾+層)及文字工具书中古“层”通“重”的金文字例空白。
    4、可以解疑中国地质大学伍颖教授,关于“尖角古墓疑是楚国公族--䓕(艹+为)氏、蒍氏”,疑是伍举墓问题。
    5、如果“危子矰壶”铭文确为“赢绥种壶”的话?“赢绥种壶”铭文,即可推翻(2009)鄂文物鉴定第14号的文字鉴定结果的墓葬人为“危子的危姓说?推翻(2009)鄂文物鉴定第14号鉴定的“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文物年代、墓葬年代说?推翻关于谷城县冷集镇尖角墓出土的青铜壶为“危子矰壶”等所有相关的媒体报道,及2010年“月夜迷踪“专题片中专家所讲的“危子矰壶”为楚国贵族说?”电视专题结论等系列国属的楚国说;年代的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说;墓葬人的楚国大夫危子说等与铭文文字不符的不确切考古结论。


危子曾壶铭文与赢绥危蒍甲骨文金文篆书对比图


“危子矰壶”铭文壶盖首字铭文与金文赢字贝部笔画对比图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对于“危子矰壶”铭文破译为“赢绥种壶”,我是充满自信的,这个自信不是自以为是的盲目自信,而是“危子矰壶”的“危”字太不像铭文文字外,十年来的危、(化+阝)、(危+阝)、蒍、陒字等各种译文没有一个真正像青铜壶铭文笔画的?这个自信是建立在综合各种译文研究和逐一对比的基础上来的自信,更大的自信来自“危子矰壶”铭文笔画与中国文字“赢”和“绥”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传承惊人相符的基础之上,但愿最新破译的“赢绥种壶”能够经得起各界文字考古研究专家的检验验证。
    相信谷城县尖角墓群随着“谷伯绥墓”铭文关于赢绥的最新研究发现和未来的继续深入研讨,最终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被专家彻底论定。如果湖北省襄阳市能够及时对已经严重遭遇盗扰的毁坏的谷城县冷集镇尖角墓群谷国谷伯绥墓继续开展抢救性的发掘,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谷城县谷国的历史文化之谜将会被一一揭开?
                                                2019年1月24日 于湖北襄阳 老河口 卧马居

特别声明:
    谷城县冷集镇尖角墓地出土的“危子矰壶”出土距今已经十余年,关于墓葬人“危子”是谁?墓葬年代、墓葬国属等问题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本人经过多年苦心研究才首次将“危子矰壶”铭文逐字勘误破译,发现为“谷伯绥筮伯壶”为“谷伯绥墓”,此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个人如果转载须注明出处,任何媒体、单位,未经过本人同意,不得随意发表使用命名等任何关于谷城县冷集镇尖角墓为谷国墓为谷伯绥墓等研究成果的关键字,否则均视为侵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5 11: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襄阳府志》记载:“县西北十里,一名谷神山。上有谷伯冢,下为谷国城。春秋谷伯绥之邑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6 11: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谷城真实版“盗墓笔记”谷城史上价值最高的文物案2009.5.20冷集尖角古墓群盗掘案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1-26 17:39 编辑



谷城真实版“盗墓笔记”——谷城史上价值最高的文物案“2009.5.20冷集尖角古墓群盗掘案”。

谷城社区 2016-11-02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xMDM2Ng%3D%3D&idx=1&mid=2651409870&sn=4e36b9aeaa082117f51c1eac1b8b5fec

    编者按:《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汉江社区联合谷城警方于本期推出“历史的回望”(谷城十宗最系列)之三

谷城史上价值最高的文物案“2009.5.20冷集尖角古墓群盗掘案”。

640.webp  1.webp.jpg

      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凤郡、义成郡、宜禾县、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
640.webp 2.webp.jpg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谷城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谷城出现了盗掘古墓葬和非法倒卖文物犯罪。
640.webp 3.webp.jpg
        “2009.5.20”冷集尖角古墓群被盗掘系列案件,在当时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襄阳市破获最大、追缴文物最多、文物规格最高的案件,部分珍贵文物填补了市馆藏文物的空白。2009.5.20
640.webp 4.webp.jpg

640.webp 5.webp.jpg

640.webp 6.webp.jpg


    2009年5月20日,时任谷城公安局主要领导接到匿名举报信称:冷集镇尖角村古墓被盗掘。盗墓人有陈某、熊、徐某等人。接到举报信后,谷城县局向襄阳市局进行汇报,并请来文物专家对现场进行鉴定,专家鉴定称,这些被盗挖的墓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很有可能埋藏有大批珍贵的文物。于是,襄阳市局和谷城县局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谷城冷集古墓盗掘案”专案组。      专案人员深入到冷集镇尖角村家家户户、田间地头,查控嫌疑人行走路线和活动空间踪迹。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逐渐摸清了此系列案件系当地丁某等人与外地邓某等人内外勾结,先踩点挖掘然后伺机出售的信息,为侦破此案指明了方向。       犯罪嫌疑人确定后,专案人员兵分数路开展工作。通过设卡、排摸和蹲守,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张开。2009年7月27日,获取丁某在老河口活动的准确信息后,专案组在老河口至谷城的路上设伏,成功将骑摩托车返回谷城的丁某和同案犯邓某抓获。
640.webp 7.webp.jpg



640.webp 8.webp.jpg



640.webp 9.webp.jpg

       经突审丁某,迅速查清同案人员基本情况。于当日下午,锁定犯罪嫌疑人陈某约人在谷城西大街见面。专案民警穿便装、骑摩托车接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正在商量外逃的犯罪嫌疑人陈某、熊某、许某抓获归案。根据审查情况,顺线追踪,先后于当年8月25日、8月29日在河南郑州、驻马店将涉嫌贩卖文物的犯罪嫌疑人裴某、朱某抓获。       经审查,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犯罪嫌疑人陈某、熊某、许某等人携带洛阳铲、铁锨等作案工具,先后窜至谷城县冷集镇尖角村、花栎扒村、随州村多次盗掘古墓,作案9起,盗得青铜器42件、玉器31件及青铜碎片,销赃后获赃款11万元。
640.webp 10.webp.jpg



640.webp 11.webp.jpg



640.webp 12.webp.jpg

       随后, 专案组民警连夜赶往陈某的哥哥家,当场搜出12件玉器(1件玉龙、2件玉凤、玉簧、玉环、玉币等)。接着从熊某住处、邱家楼村彭某家及熊某家屋后菜地搜出方壶3个、圆壶6个、鼎6个、都1个、编钟4个、车马器1组及小勺、牛、长勺等物共计25件及两袋青铜碎片。然后又鲍从雨处搜出19件玉器(玉簧、玉环、玉币)、青铜器7件(6个小编钟,1把剑)等,至此,谷城乃至襄阳历史上最大的一起盗掘古墓文物案告破,大部分文物也被追回。
640.webp 14.webp.jpg

2011年11月29日,随着最后一名案件嫌疑人鲍某投案自首,获刑11年。
640.webp 13.webp.jpg       

2010年11月17日上午,“谷城尖角古墓群盗掘案”在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众志成城雷霆出击——全国重点地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展”中设立专位对案件侦破情况及追缴的文物向公众展示。
640.webp 15.webp.jpg


640.webp 16.webp.jpg
通讯员  谷公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7 1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8651839t1 发表于 2019-1-26 21:05
楼主可以参加国学数典论坛、学乐酷论坛,那里有许多识古字的高人 ...

感谢“8651839t”关注!真的可以参加国学数典论坛、学乐酷论坛,那里有许多识古字的高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0

主题

434

帖子

480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80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9-1-27 14: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做学问的人最棒,向先生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7 19: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1-28 10:25 编辑
汉川小李 发表于 2019-1-27 14:25
认真做学问的人最棒,向先生致敬

只是兴趣爱好 赶上机会了意外捡了个大漏儿 感谢“汉川小李”老师关注 欢迎多多批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9

主题

1348

帖子

218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84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9 0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皓首穷经;半生守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27

主题

296

帖子

77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77

IP属地:江苏省南京市

发表于 江苏省南京市 2019-1-29 0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先生的文字,这一下就大爆发。恭喜恭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9 1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1-29 12:13 编辑
pipiking 发表于 2019-1-29 09:54
好久不见先生的文字,这一下就大爆发。恭喜恭喜!

哈哈 是有些日子没写东西了,这个是意外发现说不上大爆发 给“pipiking”和各位老师朋友们拜个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30 1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谷城县名(地名)的来龙去脉 赢绥种壶铭文 可以澄清谷国之名源起历史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1-30 16:50 编辑

湖北谷城县名(地名)的来龙去脉  赢绥种壶铭文 可以澄清谷国之名源起历史

文/帅瑜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890910102xcoe.html


   谬种流传
   近些年来,谷城有人在向外地人推介谷城的来历时犯了知识性的错误,有说“《九域志》曰神农尝五谷于此名谷城”;有说“谷城是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而得名”的;也有说“谷城因盛产五谷而叫谷城”;更有说“谷城素有‘银谷城’之称而叫谷城”……这些前后矛盾不一而足的介绍,不仅十分混乱,而且以讹传讹,谬误不断,让外地人难辨孰是孰非。
  现在隶属于襄阳的“谷城”,既是古县名,又是古地名。作为一个古县的县名和一个地方的古地名,既是当地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有着一个地方名称的来龙去脉之渊源,因此乱不得。这就要务必厘清楚,说准确,既不能似是而非,又不能混淆不清;既不能人云亦云,又不能杜撰。
    引经据典   
  为求得谷城县名(地名)真实准确的来历,以统一解释和介绍,这就要对“谷城”县名(地名)的来历进行考究,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谷城”这一县名(地名)到底来自何处?起于何时?要想准确回答这两个问题,无疑要以历史史料为准,找到有关谷城这个地方最早的文字记载。
  所幸的是,襄阳的谷城,最早在中国史料中记载的便是《春秋》和《左传》。
  出处一《春秋》:“(桓公七年)夏,谷伯绥来朝。”原文是这样的:“(桓公)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來朝。邓侯吾离來朝。”(桓公七年,即公元前705年)《春秋》作为先秦六经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出处二《左传·桓公七年》:“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左传》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和《左传》所说的“谷伯”就是谷国的国君嬴绥;“邓侯”就是邓国的国君吾离。谷国即是今襄阳的谷城,邓国即是今襄阳的邓城。所记载的意思是,谷国国君和邓国国君在周桓王十五年,曾去鲁国(今山东曲阜)朝会鲁桓公。在当时,谷城、邓城两国界连界,即使在今天来看两地隔的也很近。两人相约一同去山东曲阜朝会鲁国,这是有史可查的。
  谷国属于周朝诸侯世国之一,当时诸侯国为100多个。诸侯世国甚多,生生灭灭,在史上无一字记载者比比皆是。谷国有《春秋》一书之记载,实属了不起。
  出处三《春秋谷梁传》:“桓公七年(经七二)‘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出处四:西晋·杜预注:“谷国在南乡筑阳北,春秋时为楚所灭。”即楚文王元年至十九年(公元前689—前671),文王兼并侯国42个,谷伯国亦被楚灭。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曰:“筑阳,侯国。”筑阳是谷城的前称。
  出处五:中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记载:“又南过谷城东,又南过阴县之西,沔水东径谷城南,而不径其东矣。城在谷城山上,春秋谷伯绥之邑也。墉闉颓毁,基堑亦存。”
  出处六唐代经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曰:“春秋云‘谷伯绥来朝’是也。今襄州有谷城县,在筑水之阳。筑音逐。”
  出处七:宋代史学家马端临《文献通考》载:“谷嬴姓伯爵。”
  从以上史籍和文献记载可知,“谷”,即国之名称。“伯”,即爵位。“绥”,即名字。嬴姓,名绥。谷国的疆域,即是今天的襄阳谷城。谷国在当时有多大?按《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谷国也就是方七十里,这与今天的谷城县相差不大。   出处八: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湖北下荆南道志》载:“桓王十五年,‘谷伯绥朝于鲁’。”其“校注”曰:“谷伯绥:嬴姓,名绥。谷(今湖北省谷城县西北)人,春秋初谷国国君。周桓王十五年(公元前705年),曾去鲁国(今山东曲阜)朝会鲁桓公。”
  出处九: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襄阳府志》载:“谷城,隋县,在周为谷国。《春秋·桓公七年》‘谷伯绥来朝’是也。今县治西北谷山下有谷国城。”
  出处十: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谷城县志》对“谷城”的记载为:“周为谷国。秦为筑阳县。东晋立义成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义成为谷城县。谷城县之名始此。”
  “谷国”滥觞  
  要想对谷城县名(地名)探出究竟,这就需要从“谷国”说起。
  谷国,就是谷伯绥的封地。“谷伯绥,嬴姓,名绥,谷(今湖北省谷城西北)人,春秋初的谷国国君。”西晋·杜预注:“谷国在南乡筑阳北,春秋时为楚所灭。”
  谷国的历史沿革说来话长。早在三千五百年前,殷商时期便建有谷国。周武王伐纣,灭殷商,建立周朝,裂土分封149个诸侯国,除分封有功诸臣及皇室宗亲外,对南方有归顺之意的已存在的氏族部落,诸如谷国也予以承认。
  为何叫“谷国”?这缘于在今谷城县西北有“谷山”。
  唐代经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曾注曰:“筑阳今襄阳谷城县治西北,谷山下有谷国城,古之谷国也。”
   “谷山”由来   
  据《谷城县志》载:“西周封嬴绥为谷伯,名为谷国,都城建于谷山。古谷伯城(又叫谷国城)在现在城北15里之谷山。《水经注》作谷城山,亦作谷神山,山上有庙祀谷伯嬴绥。”
  谷国城所在的谷山,地处今谷城县城北7.5公里处,东临汉江。谷山又叫“谷神山”,海拔141米。相传远古汉江发大水,山麓庄稼被淹没,有老翁送谷种给人播种获丰收,被尊为谷神,此山因而得名。谷山是谷伯城所在之地,并有“谷国”古城遗址,曾是西周谷伯绥的封地。山上原有谷伯冢,建有谷伯庙,后毁。谷国因“谷山”而得名。
  由此可知,今日的谷城县名(地名),是来自于“谷山下有谷国城,古之谷国也”和“城在谷城山上,春秋谷伯绥之邑也”。
   “谷城”起源  
  谷城从谷国的“谷国城”和“谷城山”演化而来,这是确凿无疑的。
  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谷城县志》载:“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义成为谷城县。谷城县之名始此。”
  另据原襄阳地区地方志在1983年10月出版的《襄阳地区概况》、省地方志在1984年10月出版的《湖北市县概况》在介绍“谷城”的来历时均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封蠃绥为谷伯,都城建于谷山,名为谷国。开皇十八年始改为谷城,隶襄阳郡,属荆州。”
  《中华古代地名大词典》在对“谷城”地名的解释说:“古谷伯国,汉置筑阳县,后汉为筑阳侯国,南朝宋分置义成县,隋省筑阳县入义成,改为谷城,清属湖北襄阳府,湖北提督驻此,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
  1993年笔者陪辽宁电视台《中华姓氏每日谈》电视节目组在谷城拍摄“谷”姓电视片时,这家电视台也在主持词中写道:“西周初年,周王封伯益的后人非子于秦谷,后来发展成秦国和谷国,秦国为公爵,谷国为伯爵,谷国的位置在今天的湖北省襄樊西北部的谷城县。谷国君主的后代们便以原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随后外景地拍摄的就是谷城,画外音为:“湖北省谷城县,古时叫谷国,谷姓的发源地之一……”
  从上述佐证中也可以得知,谷城的县名(地名)来历从无其它之说。
  然而,在新世纪以来,在谷城突然出现了“李昕《九域志》曰,谷城,神农尝五谷于此,名谷城”一说之滥觞。
  2002年,谷城有一本书也多处写道“中华《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再如2008年8月22日《书法报》“少儿书画”专号上介绍谷城的来历时,也人云亦云地用了“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一说。近些年,一些人在会上和各种场合介绍谷城时,也以讹传讹地用了此说。
  笔者认为“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一说不能为据,因为无一部正史典籍曾经表述过谷城是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而得名的。《九域志》是北宋人李昕著,这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义成为谷城县。谷城县之名始此”之说,至少晚了近四百年。
  综上所述,谷城县名(地名)的真实来历十分清楚。事实上,谷城的渊源是源于西周谷伯绥的谷国;“谷城”一名是隋朝人当时从谷国的“谷国城”“谷城山”简化而来。因为这有多种史籍可考,而绝非是“神农尝五谷于此名谷城”的传说。 笔者以为,对于一个县的县名(地名)的考究和说法,不能缺乏依据地随心所欲予以变改,理应来源准确,说法翔实,这样才有利于人们在口口相传时知其之真实,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




    随着“危子矰壶”铭文破译为“
赢绥种壶”,证明为谷伯候赢绥之墓的铭文 可以澄清三千年谷国之名的历史之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