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今日报道 知名食品品牌“湾仔码头”创办人 人称“臧姑娘”的臧健和被证实已逝世 终年73岁 最会包水饺的那个山东姑娘走了 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 提起“湾仔码头”水饺 几乎无人不晓 中国人爱吃水饺 一个当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山东姑娘
真正把水饺做成了大产业 她就是臧健和,人称“臧姑娘” 01被丈夫抛弃,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 臧健和出生于山东日照。她小时候家里很穷,14岁的她选择辍学,去了医院当一个女护工。 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泰国华侨,两人结婚后生下2个女儿。 结婚6年后,臧健和的丈夫打算回泰国,并对臧健和说,会接她们去泰国团圆。 不过这一等就是3年,1977年臧健和带着2个女儿,满心欢喜去到泰国的时候,才发现丈夫在泰国已经重新结婚生子。 原来丈夫家里是泰国富商,当时泰国允许一夫多妻,由于臧健和没生下儿子,丈夫就又娶了一个老婆。 02流落到香港,靠打杂工谋生 臧健和无法接受这种畸形的家庭而选择离开,带着两个女儿去了香港。 到香港以后,臧健和与两个女儿租了4平方的小房子。 她一个人打三份工,白天在酒楼做杂工,早上给糖尿病人打针,晚上11点去洗电车,每天只睡3、4个小时。 本来以为靠着自己辛勤工作会逐渐摆脱困境,谁知臧健因工伤住院,酒店老板借机就把她辞退了。 灰心无望中,命运之神为臧健和投来一缕光亮。一天,朋友去她家中吃饭,臧健和做了一顿饺子,朋友打趣说,你的水饺味道那么好,不如去卖饺子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臧健和真的带着两个女儿开始上街做小贩,在香港的湾仔码头摆摊卖起了水饺。 03山东姑娘做起饺子得心应手 本来就是山东人的她,做起饺子自然是得心应手。很快就有许多在码头上工作的北方人来捧场。她的水饺成为了湾仔码头上的热门美食。 接着,她又根据香港的人的口味,改良出适合香港人吃的饺子,还吸引到了当时东方日报的驻港记者。 他在报纸上写了臧姑娘的故事,瞬间打开了水饺摊的知名度。在他的建议下,臧健和用湾仔码头来命名自己的水饺品牌。 04成百亿富豪,比肩老干妈 后来,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大丸百货看中了臧姑娘的水饺品牌,在几轮商谈下,湾仔码头水饺出现在大丸百货的香港分店中。 随着香港的百佳、华润、吉之岛等渠道的打开,湾仔码头很快就占据了香港的新鲜水饺及冷冻水饺30%的市场份额。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臧健和开始在内地广州、上海等地方投资建厂,进入内地市场。 如今,湾仔码头已经拥有15大生产基地,每年销售额超60亿。臧健和也从一个被丈夫抛弃、流落香港的街头小贩,变成了比肩老干妈的百亿富豪。 2018年12月,跨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 Inc.)发布2019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18年11月25日)的业绩,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业务净销售额下滑4%的情况下,旗下的“湾仔码头”速冻饺子业务却迎来8%的增长。 05小水饺里的大智慧:包容、多元、温暖“北方人爱吃韭菜猪肉馅的,香港人爱吃带有绿甘蓝馅的,广东人的最爱是带有粟米馅儿的……中国各地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却都钟爱饺子。”2017年,臧健和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这样说。 “臧姑娘”说起话来直爽而利落,出门喜欢戴上一串白色珍珠项链,再精心涂上粉红色口红。“我还是会在家捣鼓饺子啊,我喜欢研究怎么擀皮子最劲道、蔬菜与肉的比例怎样最营养、最健康。我最近还打算开发一种新的水饺,把甜嫩的南瓜苗加进去……” 40年如一日,臧健和一直用心钻研如何做出最好吃的水饺。在她看来,水饺总令人想起团圆、温暖、笑脸。 “小时候,跟着妈妈包饺子给一家人吃;长大了,包饺子给女儿、给朋友;后来,我包给13亿同胞吃,想到大家吃到我们的水饺心里暖暖的,很有成就感。” 她说,小小的水饺中蕴藏着大智慧,它最百搭,无论用粟米和虾仁、还是西洋菜和鱼肉……不同的馅料搭配,都能产生奇妙的效果,包容性很强。也正是这种多元,让水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总有一天,中国饺子能和汉堡包、披萨一样成为全世界的美食!”她当时这样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