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梅戏,黄梅戏,众所周知,来自湖北黄梅的一种曲调。
黄梅戏源自黄梅却开枝散叶于安庆府,这跟两地挨在一起有很大关系,因为花开安庆,所以黄梅戏里的方言是安庆话,准确的说早期的黄梅戏是安庆市区话,跟黄梅话有一定的联系,但联系不大。
为什么这样讲?
第一:肯定不是靠近黄梅的宿松,太湖,望江话,因为这几个地方被划作赣语怀岳片(实际上是半赣半淮方言),而黄梅戏方言是偏普通话化的江淮方言。准确的说就是官话腔更浓一些。
第二:因为黄梅话实际上也是赣语底子江淮腔,跟赣语怀岳片很接近这一片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开口音特别多。
下面具体说一下:
黄梅戏方言比较混乱,不严格。从早期到现在基本上一个样。比如《女驸马》里,一会儿公主(普),一会儿公举(楚语)
,一会儿冯素珍(普),一会儿冯搜珍(楚语)。
合口音是主流,这是跟以开口音为主流的黄梅,九江,宿松,太湖,望江话最大的区别。
比如说shuei,白bei:李龙,溶rong墨me!,而黄梅话大部分发音是:溶yong墨mai,少部分发音是:溶yong墨mei。
根据开合口这一条来套,大概只有黄梅西南一带的方言与之接近。
还有就是黄梅戏方言平翘舌音很严重,这对于平翘舌音没有或者很少的黄梅人民来说,听着很难受,比如喝ho茶cha,黄梅话:喝ho茶ca,双双shuang对对dui,黄梅话:双双sang对对dei或者双双sang对对di。
总之你听起来感觉就是很不同,不一样,虽然声腔像,但音韵肯定不一样。
我觉得湖北的黄梅戏要自成一家的话,应该跟安徽的黄梅戏分个派系出来,将安徽黄梅戏看作北派,而湖北黄梅戏以黄梅西南方言为基础打造出黄梅戏南派!这样可以发扬鄂派风格,也可以使黄梅戏变成真正的黄梅戏。
最后再普及一下黄梅西南方言,这一地区位于黄梅,武穴交界处,方言呈现出黄梅的调,广济的音。黄梅人听起来感觉不会区别很大,武穴人听起来也不会感觉别扭。
而如果你看过越剧的话,你会发现越剧的很多字词发音跟这一带很像(不要觉得我很扯,黄梅县本来就是吴头楚尾),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太韵的字词,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san伯bei,祝zu英台tei。黄梅西南方言:梁山伯跟上面一模一样,差别就是祝英台的台没有太韵。而黄梅戏方言跟普通话一个样。还有就是尖团音以及非韵字,霜sang,床cang,对di,味vi,还有一些麻韵字也是一样,斜xia,遮za,等等,说白了就是南音更浓。(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