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2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3-16 19:4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8年,全国共有2543家经济开发区,其中国家级552家,省级1991家。湖北省有103家,其中国家级19家,省级84家。武汉市有18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2家。黄冈市有1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
如果再加上各个地方县级、乡镇级的工业园,恐怕这些数据还要翻几倍。各地方政府热衷于建工业园、建开发区,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政绩,另一方面是倚仗“土地财政”来度日。因同质化、重复建设严重,也因优质企业的稀缺性,而致大量的劣质企业、垃圾企业入驻,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损伤了当地农民的利益。所以专家们疾呼:中国最大的泡沫不是疯狂的楼市,而是遍地开花、乱相丛生的开发区!
红安在靠近武汉边缘的小镇设立经开区,对外称为“武汉北”,本意是想借武汉的势力来壮大自己。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虽然红安经济开发区离武汉中心城区仅只四十公里,但与武汉经济对接那仅是一厢情愿。
武汉在全省一家独大,经济超过全省的1/3。这两年实施的“抢人大战”,大专以上人才“岔到”要,这实际上是把地方各县市培养的人才囊刮其中,地方财政为此支出的教育成本无法回收。人来了,最终需要买房,这又把他们家庭几代人的积累通过房地产,轻松地收入囊中。这种割韭菜的行为,只会让武汉越来越大,地方各县市越来越萧条。
当然,就全国而言,武汉的竞争力并非排在前列。如同一块磁铁,城市越大越强,吸附力就越大越强。城市的规模越大,享受的政策优惠就越大,权利就越大,这又反过来又刺激了城市的扩张。
除了北京、上海两个超大城市通过行政干预来控制其膨胀外,其他城市的竞争都进入白热化。各个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吸人吸金的特性,迅速地抽干了农村的‘’血液”。吸走了农村的精英人才、强壮劳动力和几代人的资本积累,只剩下妇幼和老弱病残,消费能力极低,难以刺激乡镇和县域经济。
武汉雄心勃勃,近年来加入了疯狂的抢人大战。2018年常住人口已达到1091.4万,排名中国第7位、亚洲第11位、世界第13位。武汉的终结目标是建设成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中原的巨无霸。
随着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沿海城市的一些低端产业、高能耗项目逐渐向内陆转移。相对于县级城市,武汉在土地、资源、交通、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这个大背景下,红安经开区想分武汉经济发展的一杯羹,那只是自己的单相思罢了。
武汉本身有众多的经开区(6家国家级12家省级),有好的项目、资金,它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自己,何况本身还有12家省级经开区,把它们做大做强,这是武汉人不懈的追求。也只有把这些国家级和省级的经开区做大做强,并不断设立新的经开区,才能够实现大武汉扩张的夙愿。
所以,红安经开区能够承接的,无非就是大武汉指缝里掉下的、瞧不上眼的项目。这些项目看中红安的,不外乎是优惠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宽松的环保监管机制。其中,不乏有一些企业,是来“借壳上市”的。通过在经开区设厂,造成规模、产值、利润、税收等大数据假象,借此上市,抠开股民的钱包,最后“金蝉脱壳”;也不乏手中有点闲钱的企业,纯粹过来圈地,变相地“炒地”。
因此,在红安经开区,很多看起来很大气很牛逼的企业,实际上只是圈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的厂房甚至长满了杂草,只一两个车间有机器在轰鸣,这就是他们圈钱圈地的道具。
再说黄冈市的情况。黄冈市有11家经开区,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全市10个县市区各占一家)。黄冈市GDP在全省全国的排名都靠后,本身的发展任重道远,靠的是挤占辖区各县市的利益来壮大自己,自己的事都还没弄好,还想它来扶持红安?
而红安的邻居麻城,现在它的土地、人口规模、GDP都是红安的两倍。麻城现在是湖北省第三大交通枢纽城市,定位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别山交通枢纽中心、黄冈市市域副中心,是鄂东北县城的带头大哥。然而其名下的‘’麻城经开区”也仅是省级开发区,做大做强是其一直的梦想和追求。
纵观湖北省,在武汉市、黄冈市、麻城市这二、三、四线三个城市的三重拦截之下,可以想见落实到红安的优惠政策、资金、项目到底能有多少?从几条铁路的走向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黄冈和麻城两地明明常住人口数量不够,铁路已经饱和,却还在大规模发展交通,“吃着碗里霸着锅里的”,而让红安一直凉凉的。红安除县东县北的城关、杏花、永佳河、七里坪四个乡镇外,其他乡镇到武汉非常近,又何必要“舍近求远”去麻城坐火车?
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18年公布的各地开发区名录中,黄冈市的11家经开区,只有红安、蕲春两县是以产业园的名义申报,其余的9家都是冠以经开区的名义。按照“一区多园”的设计理念,产业园与经开区明显低了一个档次。从这也可以看出,红安经开区在黄冈市、在湖北省、在全国的地位。
2018年,湖北省80个县市区中,包括红安县在内的共有58个县市区属于被限制开发区。黄冈市10个县市区中,除黄州区外其余9个被定位为限制开发区。这些限制开发区,属于生态功能区,是被重点保护的区域,只能以生态、环保、绿色为主。
所以说,在中国各地遍如繁星的开发区中,红安经开区只是一颗小小的、几乎被忽略的卒子。综合地说来,红安因为自身的行政级别过低,受诸侯经济和指令经济的影响干预,缺乏经济发展的自主权,无法给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也因为没喝到国家的多少“奶水”,而导致交通不便,被武汉市和黄冈市边缘化,沦为孤岛;开发区整体低端,引进项目随意性较大,没有系统性,产业配套困难。
至今让红安人心寒不己的,是红安烟厂被兼并事件。当初红烟被武汉兼并的时候,红安人还曾幻想整个红安县被武汉人一起‘’带走”,纳入武汉市的版图。结果只是自家如花似玉的姑娘被人拽走了,没给半分钱的“彩礼”,只留下一大家人穷口阔的没人照应。红安烟厂曾经是红安的经济支柱,其上交的税收几近占红安财政收入的一半,自主品牌“闯爷”、“将军城”、“龙乡”蜚声天下。红安烟厂是秦基伟等将军们为家乡人向中央讨来的“印钞机”,是当时黄冈市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但是因为湖北要组建烟草集团,而武汉级别比红安高,效益比红烟差的武烟,就反过来兼并了效益好的红烟,令红安失去了支柱产业。而同为革命老区,井冈山因为被江西和中央特别关照,其烟厂合并之后,仍然可以生产自己的品牌,每年的利税有望达到亿元大关;延安因为是地级市,烟厂亦被保留,每年的利税超过亿元。
麦子的文章旋即被朋友转发到荆楚网《红安论坛》上,读者反响热烈,点赞、跟帖无数,邮箱被留言塞得满满的。县工商联主席私信麦子,问红安经开区该何去何从?
麦子想了想,在微信上作了回复。
一是,认清自己的定位,甘心当武汉老大的丫环,拾遗捡漏,甘当替补。
二是,运用红安独特的政治优势,大打“政治牌”、“同情牌”,到京城、到各协会、各大企业讨政策、讨资金、讨项目。在这点上,同为革命老区的延安、井冈山、洪湖,都做得比我们好。红安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圣地(延安、井冈山、红安)之一,至今还是一个县,而井冈山、洪湖都是县级市,延安更是成了地级市,上了一个台阶。在这方面,红安的官二代、在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大嘴大V,应该利用各个场合,“哭奶喊穷”,靠人脉、人气和流量来引起企业和政府高层的关注,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是,建立合适的退出机制。各地的经开区在招商过程中,很多“拣到蓝子里就是菜”的作法,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垃圾企业入驻,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因“官商勾结”滋生了腐败。对这类企业应进行排查,能通过“输血”盘活的企业,应设法通过政策、金融手段,助其扩大生产或者转型;对那些奄奄一息的企业,应帮助其清理资产,做好破产程序,寻找下家接盘,帮其合法、有序地退出。市场是无情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兴衰周期,“下岗也是为了上岗”!
四是,继续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得到武汉市的支持,城际铁路、轻轨、有轨电车等现代交通方式最终应该成为红安连接大武汉的选择。红安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红色的历史黄色的土地,不到九十公里的距离,构成了武汉天然的后花园,是武汉人休闲娱乐的最好去处。红安经开区目前最大的软筋是交通制约,经开区虽然到武汉很近,半个小时的行程,但却没有开通公交。夏天时下午六点钟不到,就没有到武汉的班车。(班车运营时间为12小时:红安至汉口05:30~17:30,汉口至红安06:30~18:30,)而反观黄陂,来往武汉的公交车晚上九点钟还有,运营时间为06:00~21:00共15个小时。车费又便宜,仅只4元,刷卡3.60元。而红安觅儿(红安经开区)至汉口新荣村票价为25元,觅儿至红安县城区区23公里票价为7元。这样的票价、车次、运营时间,就将想在武汉和红安县城居住、觅儿经开区上班的工薪族紧紧地挡住。然而,在一个留不住人的地方,想要有长久的发展只能说是空谈!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