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95
IP属地:湖北省
|
游张家界有感
(原创随笔)
2006年6月的一天,几个好友约我去张家界旅游,陡一见那形似巨人,突兀地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座座山峰,当即惊呆了:世上竟有如此奇特的山峰?犹如一株株身形巨大的云杉,挺拔高耸,直冲云宵,根本不是我们平时见惯了的峰连峰、岭接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熟悉山岚。这是什么样的奇特山峰?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奇迹呀!就是这般神奇的山峰,导游还要说一些刺激夸张的话语,撩拨着我们游客的神经和好奇心。
别看这些山峰株不连,峰不接的。导游说,它们站在这儿至少有百年千年了。什么!导游的一番话,引得更多游客的惊叹和震惊,脸上的表情更是到了夸张的极致。没搞错吧?我讶异的忍不住一串疑问:千年百年?这其间经历了多少雷鸣电击狂风暴雨的肆虐?它们从高空看,一座座似电线竿一般,能不被摧毁?
可据有关史料记载,它们真的存活了百年千年。导游不无淡定地解释道。
是么?那么,是什么支撑了它们百年千年的?接下去的游览过程,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也反复数次征询随行朋友的意见,可他们似乎只对“游览”感兴趣,却对我纠缠于“深层次”的问题,不置可否地讪笑道:我们是来旅游的,又不是来当地理学家的,管这些干吗?
哦,哦!人们往往满足于美丽表面的感观刺激,却不愿思索美丽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我感到了从未有的遗憾和失落,摇了摇头,心思沉重地往前去了。
登黄石寨时,但见众峰披绿戴青,葳蕤勃发,白云缭绕,疑似仙界。支撑这些奇山异峰的,到底是钢筋铁骨般的坚崖利岩?还是别的什么更为坚硬的物质?我的脑里突然又涌出了心中的疑虑,仿佛不撩开奇山异峰身上的外衣,决不罢休一般。若真是“坚硬的物质”,那么长在山峰上面的松树云杉,又怎能存活千年百年?我调整了一下身姿,脑里继续着自己的思索。
记得老子曾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朱熹有名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都是有其果,必有其因的道理。可我“琢磨”了好一会儿,直到从黄石寨顶下来,还是没搞清张家界奇峰独立千年百年没被催毁的原委,脑里依然是云里雾里。
走了一小时后,远远地见一小山峰,有一裸露处,以为很快能近距离地瞅到山峰“坚硬的胴体”,喜得连忙跑到跟前一看,谁知眼前的景象竟让我大跌眼镜,显现在眼面前的并不是坚硬无比的岩石,而是颇似“散沙”,拿手一摸,便有不少褐红色的粉末粘其手指的风化花岗岩。就是这种鬼东西支撑了张家界的奇山异峰站立了百年千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打死我都不肯相信呀!坚硬,铜骨,我希望看到的是如此的“酮体”,怎愿看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风化花岗岩呢?失望,失望,不能有比这更失望的事情了。
然而世上的有些事情,往往最不肯相信的,恰恰是最真实最客观的事实。后来我从图书馆的有关科学资料上获悉,正是这些“风化花岗岩”,分泌了一种液体,能使云杉、油松长在其上,起到了保护山峰植被的作用,而它自己也变得格外有“粘合力”,不会轻易被狂风暴雨雷鸣电击所摧毁。这是喀斯特地貌的特征之一,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的自然遗产。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许多事不能只看表面,便妄下结论。许多知识,不能只求一知半解,便欣然满足!“学道须深”,“久久为功”,方能铸成大器。撩开了“奇峰”的外衣,我比登上“巨人峰顶”还要兴奋。它不仅让我看到了“巨人”穿什么衣服,还深入衣里看到了活生生的“躯体”,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今年夏季,当我拿出相册,再从照片上翻看张家界一座座笔直欣长,形似云杉的山峰,感觉就像一下子走近了白垩纪冰川时代,那种震撼,那种激动,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完】
[约15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