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026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中国楼市放开至今,虽然九十年代那会儿曾经有过崩盘,但是总体来说,楼市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房价也几乎是一路上涨的。因此即使在房价企高,政策严控之下,依旧还有很多人坚信炒房可以致富。
自从前两年史上最严楼市调控出台,在国家坚决遏制投机炒房的政策基调之下,“炒房客纷纷退场”“全民炒房时代终结”等等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是房地产市场作为最“暴利”的行业,他们真的会看着眼前的大蛋糕而无动于衷吗?
在业内,“退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里的退场,并不是真的完全退场,而是换了个战场,比如此前因为棚改大热的三四线楼市,炒房客蜂拥而至,降温之后,他们转移到了一二线而已。就像候鸟南飞,回暖就北归。
而且真正的炒房团,其实并不是那些单打独斗的民间“游资”。
此前,国家审计署曾经发布工作报告,直指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涉及炒房囤房乱象,甚至将炒房囤房作为公司投资盈利的一种常用手段,可想而知楼市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有多大。
其中危害,一是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好好的实业不干,竟然也加入了炒房大军之中;二是烘托虚高房价,严重违背房子的居住属性,增加了房子的金融投资属性,最重要的就是普通刚需买不起房。
幸好,最后国家也出台了限制企事业单位购买商品住房的政策,企业炒房才相对降温下来。
但是,企业炒完似乎又到银行来炒了。《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显示,截至2018年末,五大国有银行仅仅是房屋及建筑物账面原值就高达6547.97亿元,较2017年末增加393.48亿元。
换而言之,就是五个国有银行在去年一年之内就在楼市花费了近400亿元来“囤房”。而在这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就是指用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与炒房何异?之前各大企业炒房的时候嘴里喊着的也是“为员工买房”、“公司办公自用”等等。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压力,实业面临困境,但是总不能一直把房地产当成“蓄水池”和“韭菜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