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权骑士文化 05-05 09:00 阅读 251
你见过池塘中的岛吗? 西出县城,沿105国道南下两三公里,在黄梅镇与濯港镇交界处,有一村庄,因该村皆姓章,故名章大屋。 章大屋村后有一约五百平方米的近似方形池塘。塘水不深,但明亮清澈,池塘里虽没有田田荷叶,也不见鱼翔浅底,但塘中有一百来平方的小岛。岛上杂草丰茂,密不见土。几棵光滑的皮树从草中疯长而出,耸立岛上。 池塘南岸有一地下管道,水漫小岛则泄,故岛常现。从岸上望去,塘中岛如一尊求学的雕塑,那瘦硬的皮树枝就像伸向苍穹渴求知识的大手,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农村池塘大多蓄水灌溉,或水产养殖,该池塘这两功能全无,那么这塘和塘中岛是做什么用呢?你猜猜看。 原来,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池塘,容我慢慢告诉你。 话说明朝嘉靖年间,章氏有一先人,目不识丁。一日,担粪过黄梅县城,不小心摔了一跤,粪水洒了一地,弄得一街臭气。附近街人十分恼怒,纷纷指责章老汉,要他快速处理干净。那时的街道不像现在的水泥道路好打扫,粪水很快渗入地下,章老汉虽竭尽全力打扫,还是没能达到街人要求。日已西斜,老汉急着要回去,街人不许,双方遂发生矛盾。僵持之间,一街人说:"我们把事情经过写在一张字条上,你把字条送到县衙,交由县老爷处理,老爷让你回去你就回去,怎么样?"章老汉虽心里不乐意,但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就应允下来了。到了县衙,章老汉把字条呈给县老爷,哪知县老爷看了字条,勃然大怒:"大胆刁民!污人街道,拒不打扫,还辱骂街民,给我打二十大板!"章老汉大喊冤枉。老爷说:"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明白。要是有假,你会自己送字条过来?"章老汉百口莫辩,被衙役们按在地上,重打了二十大板。 当章老汉一瘸一拐回到家中时,天色已晚。家人见此情形,大骇,惊问其故。老汉悉数告之。族中人闻之,咸来安慰,皆云老爷昏庸,偏听一方,欺负乡下人。或言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若识得文字,岂会发生这送打之事?于是相约建设学堂,让后世子孙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不吃哑巴亏。族人说干就干,立马于后山开辟出一块空地。为让子弟专心学习,挖成塘状,中留一岛,于岛上建立学堂,取名福寿学堂。学堂既成,章大屋人即延请塾师,教授子弟。族中子弟白天登岛上学,晚上回家休息。自此,后山之上,书声琅琅。 多年以后,章氏子弟,人才辈出。其中杰出者如章宗礼,勤奋好学,于明嘉靖年间,中得进士,光耀门楣。其先后做过江西县令、河南学政,颇有政声。 塘中岛原来是一古学堂遗址。你猜对了吗? 小时候,随家父上街,每经过此地,父亲必停下板车,点一支烟,详讲此励志故事。我百听不厌。那时,岛中灌木不及现在繁茂,皮树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大,残垣断壁,依稀可见。 如今,随着县城的扩大建设,章大屋已从过去偏僻的村庄发展成为热闹的城郊村,其附近道路纵横,高楼林立,因而寸土寸金。尽管如此,章氏后人依然保留了这个被高楼包围的塘中岛,足见他们对先祖的怀敬之情。 绕过高楼,站在池塘边上,看着这个杂草丛生的孤岛,人们仿佛看到了章氏先贤当年在岛上苦读的身影。章大屋先人受辱、筑岛、建学的故事,也根植于人们的记忆深处,并被代代相传,激励着许许多多多的人刻苦向学,做一个知书明理的文化人! 乡野黄梅她立足黄梅,服务大众,传播文化,记忆乡愁,搭建桥梁,服务经济发展。《乡野黄梅》由乡野黄梅文化传媒承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