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77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于高铁规划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是经济大动脉、流通大通道,是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是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推进铁路大通道建设,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一、当前广水铁路交通现状
广水地处鄂东北,隔全国八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与河南信阳毗邻,位于大别、桐柏两座山脉结合部,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分水岭,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全市人口93万,辖17个镇(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节点位置,境内京广和武襄两条铁路、107和316两条国道穿境而过,是鄂豫皖地区重要的人流、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战略地位尤为重要。进入新世纪,随着石武、武西等高铁的相继建设,广水铁路交通渐趋“萎缩”,优势悄然丧失,已明显落后于周边县市,特别是高速、高铁的痛失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广水火车站辐射范围有限。2007年,京广铁路信陈线改造,广水火车站由我市广水街道办事处外迁至武胜关镇107国道旁,位于我市东北角边缘,远离广水市主城区及西部、南部等大部分镇办,加之主城区和重点镇办直达广水火车站时间较长,群众出行大多首选客运班车、网约车或到随州、大悟等地绕行,因客源流失导致广水火车站停靠车次被压减。目前,日均停靠客运列车仅24趟,且大部分为普速列车,特别是前往武汉方向的客车在上午7时30分点至下午3点34分的出行高峰期没有一列在广水站停靠,乘车人数大幅萎缩,日均发送仅1762人,趟均不足100人。二是与周边县市对比差距明显。对比孝感市,其位于大悟县的孝感北站已于2012年9月建成运营,孝感东站也于2016年12月正式启用,开通了汉孝城际铁路。反观广水,于2008年开通的广水至黄石东城际列车已于2013年停运,目前尚未开通动车,最快的仅为“Z字头”直达火车,难以满足群众快捷出行的需求。三是广水铁路规划建设前景堪忧。广水火车站曾为二级站,与孝感站同级,是鄂北豫南县市的重要交通站点,客货运量比孝感火车站还大。但目前,广水仅有的京广、武襄两条|铁路设计运力逐步下降,广水火车站又降为三级站,升级困难重重。随麻安铁路随麻段尽管已纳入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但全线尚未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何时启动还不得而知,宜昌至徐州快速铁路宜昌至信阳段也只是进行了规划研究,是否还有其他铁路规划经过广水也不得而知。如今的广水既无动车高铁,也无规划实施的高铁线路,这一局面如不改变,作为“鄂北门户”城市的广水,势必严重影响湖北形象,影响老区群众脱贫,影响鄂北豫南300余万人出行。
为改变广水交通边缘化现状,促进经济发展,便利群众出行,前期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结束了广水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为接入全国高速公路体系,经全力争取,麻竹高速大随段于2011年7月率先建成通车。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广水段已于2017年3月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广水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黄金大道”。以上高速公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铁路优势下降带来的群众出行不便。二是全力争取武西高铁设站广水。前期,武西高铁武汉至十堰段规划设计方案中有途径广水并设站的考虑:一是从京广高铁孝感北站引出,向西经广水接随州南站;二是从规划中的高铁安陆站引出,经广水市长岭镇接随州南站。尽管我市经过全力争取,但无奈美好的愿望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三是着力推进快速通道建设。近年来,我市按照“打通断头路、畅通大通道、构建大循环”的目标,加快推进道路体系建设,全力弥补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一批城市断头路得以打通,应山大道、应广大道高标准建成,广悟大道基本完工,成为对接高铁的快捷通道,十马线、余泉线相继建成,107国道广水段改造、三李线、十蔡线、中华山旅游大道、徐家河生态防洪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广水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得以提升。
二、当前因铁路问题出现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目前,京港澳、汉十两条高速公路和京广、汉十两条高铁已与广水失之交臂,广水广大干群失望至极。进入新时代,广水群众对能够满足快捷出行的高铁异常期盼和渴望,对周边县市高铁纷纷设站及广水无缘高铁之间的反差形成的失落感与日俱增。今年5月份以来,一些在内在外广水人在网络上、在群众中先后开展“万人签名、集会、与市领导对话”等一系列活动,呼吁广水“通孝信城铁”“通随麻安铁路”“通动车”,且不断发酵蔓延,以致舆情四起、愈演愈烈,并通过多种渠道多次向我市政府呼吁请愿、追问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了重大社会不稳定因素。舆情反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广水原有的交通优势变成劣势。把广水错失高速、高铁归罪于广水行政区划变更,认为广水由随州代管后存在“代而不管”现象,认为如果继续留在孝感,那么京港澳高速、京广高铁至少有一条会经过广水,汉十高铁也极有可能从孝感北引出而在广水设站,对过去的交通优势变为现在的交通劣势难以接受,广水人的自豪感也变成失落感;认为广水的经济流向是南北流向,而行政流向也由于区划变更由南北流向变为东西流向,行政流向与经济流向不符,不利于经济发展。一些群众由此愤愤不平,公开喊出要回归孝感。二是交通优势丧失导致广水发展滞后。广水于1988年撤县设市,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且最好时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如今的广水仅位居二类县市中游水平。很多群众认为,广水在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名下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交通优势的丧失,导致很多发展机遇都“擦肩而过、花落他家”,进而影响了广水经济发展。三是快捷出行仍然不快不捷。京港澳、汉十两条高速公路和京广、汉十两条高铁与广水擦肩而过,认为广水看似是四通八达,实则是交通“盲区”,广水火车站停靠列车减少,107、316国道仅广水段尚未完成改造,南北向通行受到影响,东西向的麻竹高速仅为省内高速,346国道建设进展不快,以致到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城市不快不捷,与江、浙、沪、闽等长三角地区也难以有效对接。目前,从广水到武汉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坐汽车均需3至4个小时,既不方便群众出行,又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与现代化、信息化、物联网化的新时代融合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为改变广水铁路交通现状,回应舆情和群众关切,广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向省发改委铁路办、武汉铁路局及随州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与孝昌、大悟等县对接沟通,并及时回应舆情和群众关切,耐心做好宣传引导、解释说明工作,但一些群众仍然不理解、不满意、不罢休,扬言要到省里和北京上访,反映开通动车和高铁设站诉求,并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和方式表达意愿,给广水造成了很大的信访维稳压力,成为新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三、对相关铁路规划设计的广水因素考虑
(一)对宜徐快速铁路宜信段规划设计的考虑。受随州市发改委委托,“铁四院”于2015年7月完成了新建宜昌至徐州快速铁路经荆门、随州至信阳段项目的规划研究报告。该线路随州段规划从随州南站引出经广水关庙、蔡河至信阳李家寨接信阳东站,在广水设广水北站。专家咨询意见认为推进该项目十分必要,沿线各地也积极支持该项目。一是可优化交通运输网络。该线路将与相关快速路网形成西南、鄂西、湘西地区与皖北、苏北、胶东、华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同时线路在宜昌衔接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在随州沟通武西客专,在信阳联系京广客专,将极大提升我国快速客运网主骨架的连通性,增强路网的灵活性,拓展客运主通道辐射范围,优化完善快速客运网布局。二是可带动全域经济发展。该线路位于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汉江生态经济带结合部,建成后将成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架轴线,不仅可改善区域快速铁路网现状中的薄弱环节,还可从更广的范围内加强全域联系,促进中部崛起和东中西部互动互补。三是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该线路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腹地,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建设该线路将有利于缩短旅客旅行时间和提高旅行质量,也有利于加强旅游景区的区域协作,促进沿线旅游资源连片开发和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四是可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该线路主要经过大别山革命老区,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脆弱,相对其他运输方式,铁路具有占地少、污染小、运能大等优点,能更好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极为稀缺的土地资源。
(二)对孝信城际铁路规划设计的考虑。信阳是“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距武汉不足200公里,距郑州330公里,在经济上受大武汉辐射和影响更多,武孝城铁已建成运营,将武孝城铁向前延伸至信阳既有需要也有必要。一是具备实施的可行性。2017年10月,省政府以鄂政函[2017]135号文件批复了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该规划对孝信城铁广水段线路及广水南站站点预留了建设空间和通道。广水站曾开行过广水至黄石东的城际列车,随着京广高铁的建成运营和其他铁路线路的建成使用,分流了京广铁路的运量,为武孝城铁延伸至信阳留出了空间,且信阳铁路系统由武汉铁路局管理,便于协调沟通和组织实施。二是有利于提升城际铁路的经济性。信阳站是区域性中心站,是一等站,客流量大,武孝城铁延伸至信阳有利于吸纳豫南客源,增加城际铁路盈利。三是有利于提升大武汉辐射力。将武孝城铁向前延伸至信阳可有效联通孝感、信阳沿线各地,增强武汉城市圈的辐射能力,促进鄂北豫南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的有效对接,带动大区域融合协作发展。四是有利于解决高铁“盲区”县市出行难。广水是武汉城市圈观察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成员、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成员,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现实是广水铁路交通多年来没有显著改善,反而与周边县市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孝感市大悟县已通高铁,但孝昌、广水却成为“盲区”,将武孝城铁向前延伸至信阳既可促进中原大地与江汉平原有效对接,又可解决广水、孝昌因无高铁而造成群众出行不便问题。
(三)对随麻安铁路规划设计的考虑。随麻安铁路规划连接湖北省北部、东北部和安微省西南部,自武襄线随州站东端引出,途径随县、广水、大悟、红安、麻城等地,向东进入安徽省接安庆市。2013年6月,已纳入湖北省发改委编制的《湖北省铁路网发展规划(2013—2030年)》近期(2020年)规划线路。同年12月,“铁四院”编制完成《新建铁路随麻安铁路规划研究报告》,认为:一是有利于加强各区域间互联互通。随麻安铁路是湖北、安微两省间东西向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中部地区东西方向的重要通道,建设该铁路可弥补鄂北地区和皖西南地区之间东西向的铁路连线空白,结束沿线部分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有利于集柳、京广、京九、合九等南北向铁路和汉丹铁路、长江沿江铁路等东西向铁路互联互通。二是有利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设随麻安铁路是落实国家《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可完善大别山革命老区铁路交通设施,改善铁路交通状况,实现老区人流、物流通畅,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促使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三是有利于促进客货运输降本增效。随麻安铁路作为一条客货运输兼顾的区域性铁路干线,将湖北、安徽在东西向的铁路网中直接相连,实现区域间横向联系,省去经由宁西、武九等其他铁路的迂回和绕行,将极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相关建议
(一)高度重视并下大气力解决广水的铁路快速通道建设问题。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争取高铁、城铁,周边的孝昌、大悟等县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为大事要事全力争取支持,孝感市主要领导也多次到中央、省汇报争取,最终促成了孝感北站设在大悟,争取了花园站东移升级。要学习大悟、孝昌的做法,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把解决广水的铁路快速通道建设问题作为长远大事、发展要事,做到市县两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全力以赴,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武汉铁路局乃至铁路总公司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好广水的高铁之痛、高铁之盼,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二要组建工作专班。解决广水的铁路快速通道建设问题,需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不能仅靠少数部门单位去谋划和推动。要把广水铁路快速通道建设纳入全市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组建过硬、得力的工作专班,做到大员上阵、全力以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三要积极对接沟通。推动广水的铁路快速通道建设,既需要我们自己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把前期基础性工作做好,也需要多向随州市汇报,积极争取随州市全力支持,并帮助广水向上汇报争取。此外,在谋划广水的铁路快速通道建设时,不能闭门造车、自我设计,而要加强与“铁四院”等铁路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的对接联系,捕捉信息,了解中长期铁路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积极为我所用。
(二)积极争取上级重视并支持广水铁路快速通道建设。一是便利鄂北百万群众快捷出行。鄂东北县市地处大别、桐柏两大山区,交通条件差,群众出行不便。作为百万人口的广水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区域节点城市,常年有40余万人在外务工经商,且主要流向为南北方向。此外,广水火车站辐射信阳、大悟、孝昌等周边县市,总人口达300余万。二是保障鄂北驻军快速机动。广水是驻军大市,现驻空降兵某部、解放军总后某部、中部战区某部等17支部队1万余人,有军事仓库和训练基地若干,驻军之多、密度之大、兵种之全,为全省县市之首。快速机动是军队拉得出、打得赢的重要保障,没有高铁等快速出行通道,势必影响驻军快速机动能力发挥。三是缓解广水舆情及维稳压力。近年来,随着武襄铁路长岭岗站客运业务的取消及京港澳、汉十高速和京广高铁孝感北站的建成及汉十高铁的开工建设,广水原有交通优势正在弱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尽管广水是武汉城市圈观察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成员,但处于政策支持的边缘。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声势浩大的高铁请愿活动,在广水形成了极大的维稳压力。
(三)加快广水铁路快速通道建设的相关具体建议。一是积极推动宜徐快速铁路宜信段建设。建议高度重视该项目规划研究工作,全力争取纳入全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与河南省对接联系,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或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二是积极推动孝信城铁建设。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将该项目列入全省“十四五”铁路建设规划,推动武孝城铁自孝感经孝昌过广水向北延伸至信阳。三是积极推动随麻安铁路建设。争取省、随州市加快前期工作力度,支持该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近期建设规划,并在省级层面争取随麻段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同时,建议规划设计时将随麻安铁路引入广水火车站并轨共站,将广水火车站升级为二级站。四是积极推动广水火车站开通动车增开列车。争取省政府协调铁路部门优化广水火车站列车运行班次,适当增加向南客运列车停靠车次,解决上午8点至下午2点出行高峰期没有往武汉方向客车停靠问题。同时,争取铁路部门恢复京广线动车信号系统,早日开通广水火车站动车,以此作为补偿性和临时性的过渡举措,在短期内缓解老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