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刚 刘伯刚,1871年生于西流河镇挖口村。1897刘伯刚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两湖书院,毕业后,被派往日本仕官学校陆军科学习。回国后,任湖北武警学校教官。1907年张之洞提拔刘伯刚任清陆军部少宰(相当于今部级)。 1908年,刘伯刚补民政部郎中。时汪精卫刺杀清摄政王未遂,被逮捕入狱,清欲处汪死刑,革命党人多方营救不果。刘伯刚利用自己与肃亲王的友好关系,劝肃亲王说:“汪精卫年幼无知,可能是被人利用,似可从轻发落。”汪精卫方幸免一死。 1923年,刘伯刚任湖北荆宜道道尹,1925年离任回家。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汪清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为感谢当年刘伯刚的救命之恩,汪精卫请刘伯刚出任国民政府铨叙部部长,刘婉言谢绝了。后刘伯刚对家人说:“汪精卫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我不做他的官。”从此,刘伯刚一直闲居武汉家中。 刘伯刚十分关心乡梓,乙酉年家乡淹水,乡亲们纷纷外出逃荒,刘在外致信家乡父亲,请父亲开仓救济灾民,无论乡亲路人,每人馈米一升,赠钱百文。 1913年,刘父亲在湖南教馆死于他乡,乡亲王家海帮忙办理丧事时,被刘的卫兵所打,王家海深感受辱,便回家躺下。刘伯刚知道后,狠狠批评了卫兵,双膝跪下给王家海赔礼道歉,直到得到王家海的谅解后才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南军政委员会参政室聘请刘伯刚为参事。1956年刘伯刚病故于武昌巡道岭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