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时间 : 2019/6/8 11:46:11
作者 : 姜虹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夜深且静,我正在看书,忽似听得一声布谷鸟叫:“布谷——”侧耳细听,果真是!由于凝神,听得愈来愈真切,声音是从住房背后的鸡鸣尖山上传来的。我听着听着就有些激动了,因为布谷鸟的叫声深深牵动着我的乡村情结。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每到三四月间,便可听到躲藏在山林里布谷鸟一声接着一声地叫着:“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它是在殷勤地提醒乡村的人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到了!是的,地里的麦子熟了,该抢晴好天气收割进仓了;育在尼龙棚下的秧谷把子眼看着长高了,得把它们插到水田里去。布谷一声声催着,村里的人们便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
这个季节,乡村小学照例会放一星期农忙假。每天天一亮,我就会被母亲叫醒:“割麦啰,孩子们快起床,割麦、捡麦穗去。”乡村的孩子打小不懒惰,听到母亲的叫声,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揉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提着箩筐跟在母亲身后向麦田走去。经过垸里淑元婶的院前,看到她家那棵石榴树上开满了一树红艳艳的花儿。
等我们来到麦田,早起的父亲已把麦子放倒了一大片。父亲的身子在麦林里弯成一张弓,黄灿灿的麦穗里露出他穿月白褂子的宽宽的脊背。他手中的镰刀在不停地飞舞,发出一片沙沙声。放眼望去,家家麦田里大人和孩子都在默默地忙碌着。母亲放下手中的开水瓶,从篮子里拿出白瓷茶壶,茶壶里放着她自己炒制的粗茶叶片。开水倒进茶壶,立时就有一股山茶的清香弥漫开来。父亲便说道:“递我喝一杯罢。”母亲忙倒上一缸子递给父亲,许是很渴了,听得父亲喉咙“咕噜咕噜”地响着,满满一缸茶水顷刻间就喝完了。热心的母亲朝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喊:“他叔他婶啊,有刚泡的茶水呢,歇会儿喝一杯哟。”麦田里便响起了应答声:“我们都带茶水了呢,婶儿不要着急哦,待我家麦割完了就来帮你们。”这样一问一答,田间就热闹了起来。这时,红红的太阳从东边的山梁上跳了出来,成群的鸟雀儿停在田埂上叽叽喳喳,它们或许正议论着:今天想偷吃可就难啰!几条狗也兴奋了,在田沟间疯狂地追逐嬉戏起来。
不过两三天的工夫,家家的麦子都在晴好的天气里收回家了。第一批麦粒儿收回家,母亲总会迫不及待地淘晒一些,送到村里的轧粉机里轧出雪白的面粉,然后吩咐我们去山上掐些桐子树叶儿回来,洗净,铺在蒸笼里,再放上做好的生面馒头,用大火蒸。望着母亲捂上蒸笼盖子的那一刻,我总是忍不住要流口水,不过生生被我吞到肚子里面去了,女孩儿流口水总是不好看的!
插秧是个赶趟儿的活儿,一旦天下雨了,田里的水蓄够了,秧苗就得赶紧插下田去。插秧的时候是很有阵势的——几十人在水田里一字儿排开,插秧人左手握秧把子,右手从秧把子中均匀地抽出三四根秧苗作为一棵,一棵棵秧苗插下去,一行行秧苗横向纵向排列齐整,绿油油,把阳光下泛着波光的水田打扮成一件好看的艺术品。“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的《乡村四月》正是我们小时候乡村四五月间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节,布谷声声,麦子飘香;村野地头,笑语喧哗。
家家把秧苗都插上了,人们终于松了口气。黄昏,劳碌了一天的父亲、母亲搬了凳子坐在大门口。母亲疲惫地倚着门框同隔壁的自恒叔拉着家常。这时山上布谷鸟又一声声急切地叫起来:“布谷!布谷!”母亲便说:“你这布谷鸟儿,秧苗都已经插上了呢,还催!”母亲的语气似是愠怒,却分明透着欣慰和自豪!
又是一年布谷声。我亲爱的母亲,我可亲的乡邻们,在那些熟悉的田间地头,沟沟畔畔,定然有你们劳作的身影罢?!今夜,在这亲切的布谷声里,我终于安然睡去,在梦里,我又看到淑元婶家院子的石榴花红灿灿开了一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