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之后,高考的作文题目都会被专家解读,解读的结果无外乎欢呼声一片,那情景很像若干年前国人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不就是一道作文题吗?出得再好也不可能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何况还不一定是真好。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高考作文题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能够想到的花样都尝试遍了,出题者想再创新实在是有点难。而那些热捧作文题者恰恰喜欢拿“新”来说事,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全都说的是一些废话。今年的作文题和往年相比肯定会有一些不同,稍微认得几个字的人都可以找些出来,但“不同”不等于“新”,这是常识。另外,考试作文题要让考生有话可说,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值得吹嘘夸耀吗? 最近20年,基础教育一直在被折腾,一会儿这样模式,一会儿那样创新。每次折腾都会造就一批“专家”,他们会说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后都不了了之。比如,高考的“会考制”、“3+X”、“3+大综合”、“3+小综合”等等,最近又开始了新一轮“3+2+1•学考+选考”模式的改革。改来改去,我国教育的传统精髓被各路专家批得体无完肤,最后只剩了外国的月亮是圆的。外国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国水土不服,未必有效。这些事有谁来说?我不知道。 有人关注教育并不是坏事,但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别有用心的专家,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了推销自己的书,他们可以无限夸大某事;为了晋升而完成论文篇数,他们挖空心思什么理论都敢创造出来。评论高考作文,就像演员争着上“春晚”一样,有这样的机会,谁会好意思说坏话? 因此,我们听了专家的话,可以信,也可以不信,最好不要全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