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395|回复: 0

高进”法师种杨柳的传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45

主题

5468

帖子

303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3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7-8 2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护落花 于 2019-7-8 22:19 编辑


  很多人说,在“高镜”庙里,最出名的是就那块写着“7月26日”的镜子,就如铁山古刹出名的是就那块刻着“火车行”的石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这世界上没有“高进”法师的存在,那么“高镜”庙也就不存在了,更不用说那块写着“7月26日”的镜子。现在我们说一说“高进”法师种杨柳的故事。


  正德八年(公元1513 年),天下大雪。中国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区都下了罕见大雪,极为严寒,雪下得最凶猛的是华东地区,这些地区江河冰合,鸟兽冻死,甚至冻毙村民。南方的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湖竟然同时成了“超级溜冰场”:太湖,“冰,行人履冰往来者十余日”;洞庭湖,“冰合,人骑可行”。
  也许看到这里会觉得很奇怪,哪有天下大雪的事情。事实上,从明朝中期起,中国就进入了第四个寒冷期,一直到1900年前后的清末才结束,长达500年,明、清两朝恰好处于这一时间段内,所以国内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明清小冰期”,国际上则称为“现代小冰期”,明清两朝的雪灾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频繁。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中,1900年以前的“严重强寒潮灾害”仅节选17次,明清就占13次。


  在一场大雪之后,“高进”法师带弟子外出化缘,途遇一个冻晕在地的妇人。妇人的鞋和袜子都湿了,她的腿和脚已经冻得不能动弹。“高进”急了:如果再不赶紧救治,这个妇人即使获救,她的腿和脚也会因被冻坏而截肢。
  “高进”赶紧脱下妇人的鞋子和袜子,把她冻僵的脚放在怀里暖着。棉僧衣一揭开,冷风就吹了进来,等到妇人醒来,腿脚有了知觉,“高进”自己也冷得浑身发抖。
  妇人获救后,“高进”仔细问明情况,并将这妇人安置在“高镜”庙附近龙衢湾大湾一个居士家中,委托居士照顾妇人并打听她的家人,争取早日送回去。

  严冬很快过去了,春天来了。那个妇人家人并未寻来,她也未寻回家去。“高进”法师知道了,叫弟子常拿些信徒供奉的食物救济那个妇人。
  弟子送了几次,终于忍不住:“师父,我们出家之人不近女色,你怎么可以念念不忘一个妇人,坏了佛门清规呢?”
  “噢,你说我们为什么要救那个妇人?”“高进”平静地答道,“在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比生命更可贵,人生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而这恰好证明生的可贵。”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弟子双掌合拾说道:“师父,您已经救了她啊。就该从心里放下她,继续自己的修行。”
  “高进”指着柴房,问:“参禅之前,你做什么?”
  弟子答道:“砍柴,吃饭。”
  “高进”接着问:“参禅之后,你又做什么?”
  弟子想了想,说:“砍柴,吃饭。”
  “高进”大笑,转身进门。弟子大悟:画皮不如画心,修身更宜助人。

  “高进”圆寂后,该弟子主持“高镜”庙,成一代宗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当年春天,“高进”亲手在寺庙周围种了很多柳树,并送那妇人一些柳枝。弟子问,种这么多柳树做什么啊?“高进”笑而不答。参加过义务植树活动的都知道,柳以无性繁殖为主,生命力非常强。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说柳树对环境具有无与伦比的适应性。
  那妇人收到“高进”送的柳枝,遍插居所之地。这些柳枝和“高进”新栽的柳树一样,不仅成活了,而且生长得非常快,才过一两年时间就长大了。


  第三年春天,“高进”叫弟子采撷一些柳树芽给那妇人送去。那妇人收到后,默默地在自己居所附近,采摘了大量树芽。她将一部分柳树芽用开水烫一遍,然后用凉水把苦味泡出,放上盐,淋上麻油和香醋,或拌上蒜泥、姜汁和黄酱。将另一部分柳树芽制成馅,做成杨柳包子;把柳芽拌在饭里或和面蒸成馒头,摆在门口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吃。
  因为这个妇人是在做善事,传播人间爱心爱意。她的行动得到龙衢湾村民的纷纷支持,他们主动提出购买,并转送需要帮助的人。有人将这些柳叶食品送到“高镜”庙,“高进”弟子对师父眼光、做法佩服不已。


  现代,你到铁山游玩,听铁山人所说的“龙衢包子”“龙衢馒头”“龙衢蒸饭”,就是从明朝这个被“高进”救过的妇人手中传承下来的。据说她做的“龙衢包子”最出名,具有馅精味美、面白色晶的特点。
  龙衢湾的老人们常说,她的传人在解放后,在铁山“古会”、“庙会”、“物资交流会”上大显身手。最高峰时,几十家铺子竞相叫卖,依旧是客朋满座,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到了“文革”时期,“龙衢包子”也随着“割资本主义尾巴”,暂时沉寂消亡了一段时期。

  虽然生意“沉寂消亡”了,但“龙衢包子”的香气仍在飘扬。单一的店铺不在了,转而家家户户自己做。每逢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除夕,当地居民家家做包子,不仅自己一家吃,相邻亲友之间相互交换尝尝。如今,做包子逐渐成为铁山龙衢大湾日常生活的一种风俗习惯。每年春节,新婚媳妇和回娘家闺女,都被邻居们请去做客,招待客人的饭就是包子,并留几个夜间封斋。
  流传至今的“龙衢包子”已经成为迎宾待客、走亲访友、欢度节日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