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梦人 荆州渔鼓团唱出基层的故事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荆州社会 正文 来源: 荆州电视台 时间:2019-07-12 18:09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陈理君 范振宇)渔鼓又称道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唐代,曾广泛流传于湖北、湖南、山东一带,如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荆州也有一群渔鼓爱好者,他们将古老的曲艺与植根于社区百姓宣传,让古老的曲艺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反腐新风扬荆州》是社区渔鼓团最近创作的曲目。它以广西渔鼓为基调,经过重新填词后创作而成。作词人赵玉良和张荣华,同时也是渔鼓团的主唱。张荣华说:“这个作品蛮贴心,在十九大精神的照耀下,结合当前反腐廉政抓的紧,我们很用心的写出来,这个作品看了一目了然。” 渔鼓,最早起源于唐代,原本是道士们唱的曲调。清雍正元年,有人将说唱的渔鼓搬上舞台演出,并随着演唱内容和角色的不断扩充,逐渐衍化发展为独立剧种。荆州渔鼓团副团长赵玉良说:“渔鼓很简单,你写好了马上就能唱出来,因为他有曲谱可以填,你写3到5天,马上就能表达出来。” 渔鼓旋律琅琅上口,节奏明快,曲调舒畅,极具浓郁的乡土气息。荆州渔鼓团,以广西渔鼓和湖北沔阳渔鼓为主,虽说曲谱相似,但是唱腔略有不同。湖北渔鼓曾盛行于天潜沔等地。 副团长赵玉良,十七岁时参加沙市说唱团。当时她主攻渔鼓,为此她还曾专程前往天门拜师学艺。退休后,赵玉良曾利用大量时间钻研沔阳渔鼓。沔阳渔鼓以唱为主,说白是七字句,要求押韵。四句为一番,出番方可换韵。在渔鼓团中,还有八到十人的乐团,利用传统民俗乐器为说唱伴奏。 曾经的沔阳渔鼓和皮影戏一样,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没落。2011年,渔鼓道情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玉良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她带领着渔鼓团在荆州各个社区演出,不仅让更多人了解渔鼓这门艺术,也把正能量带给了身边人。 渔鼓团的作品,歌颂的是身边的好人好事,抒发的是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根基在群众,源头在基层。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正是有这样一批正能量满满地姨爹姨妈,才有了民族文化的延续,才会有更多为了梦想而奋斗不止的追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