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农架玉石文化的思考】 神农架林区作为世界上唯一个中纬度天然绿洲地带,是唯一个中国最早形成的山脉,有16亿年之久,其矿产资源丰富,是古老玉种的发祥地。 外界早已盯住了神农架的石头,官门山响水河的水晶石,下谷石磨的冰冻石,下谷乡,宋洛乡的玛瑙石、徐家庄的蓝水晶、红坪镇的“板仓红”......难道它们真的是一些不值钱的烂石头吗?乱采滥挖几乎绝迹了,我们还在址起嗓子干吼----保护,保护! 对于神农架的这些石头,是不是玉不可信口开河妄言无价之宝。但山外高价收买,人们铤而走险舍命求之,尤其是红坪镇的“板仓红”被誉为“鸡血梅花石”,现已被外界列入“荆山玉”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保护,并在2018年在神农架成立了“神农架金石康旅文化有限公司”。这如同一声惊雷,还不能“炸醒”神农架人对玉石文化的思考!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就提出,“月光石”、 “和氏壁”出于神农架板仓,我们理应将“和氏壁”千古之谜,探源求真地写进神农架历史文化,"板仓红"就是给我们探源求真的注脚。 四年前,我以《别人抱走金娃娃,我们说是癞哈蚂》为题的一篇短文,全文如下: 阜山、景山、荆山这一串与荆楚历史文化有关联的山名,均为神农架东南部。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发生过民族战争,争疆立国,楚国并吞了原来许多部落方国,发生在荆山一带的动人故事莫过于卞和抱璞献楚王而失去双脚的事迹记述,这被后人称之为“和氏壁”千古之谜。南漳方志载,和氏壁产于斯地,有“取印岩”为证;保康志载,荆山在保康境内,璞玉之地于荆山之下,卞和献玉在南漳,有关山王(玉)道峡,有“抱玉岩”为证,遗址为凭,况且卞和墓还在保康县城内,占地一亩,至今尚存。璞玉出产地之争莫衷一是。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著名地质矿产及宝玉研究专家郝用威的一篇《和氏璧探源》论文在一家地质刊物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氏璧原产于神农架板仓坪!他的证据是:他经过多年野外考察,以矿物的标本为据,他亲自在各省凡名荆山的山地勘察期岩基和矿苗得出结论,均无产生璞玉的基础,多为石灰岩。而在神农架主峰北侧的板仓坪,却意外地发现了拉长石岩基,并取回标本打磨抛光后,却为一块“美玉”。对此他还作了历史考察,如景山与神农架相连,并举例五代时道士文人杜光庭在房县西南发现过一种叫“月光石”的疑为和氏璧。与郝用威论证的板仓坪方位相合(今板仓乡原为房县的西乡)。并认为卞和所得的璞玉是自南河上游搬运至下游的(南河发源于神农架主峰东麓),与房县的青凤河(漳水上游)属于汉江。郝用威以矿石标本为据,(最近他还在文中说神农架还有墨玉和碧玉)。但他还没有最后证实和氏壁就是板仓的“月光石”。因为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了玉玺,迷失已久,也失去了相参照对比的标本。谁知道和氏璧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古书记载被神秘化了,无法考证事物的本来面貌。和氏璧之谜仍困惑着许多学者,千古之谜仍然待揭。郝用威的功绩在于敢于突破历史定论,以唯物的实践论,以地史结构为依据,用矿石标本作证据,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对于红坪镇的"板仓红"在历史上就有很多传闻,史志多有记载,曾有多少人对其进行探索考究,它承载着神农架的历史文化。当今,外界对它并不是无稽炒作,它是有历史来头的!我们不能简而易之地把它当作一块无用的石头任人宰割!铤而走险舍命求石的人并非都是傻瓜!真正的傻瓜是我们自己,多少年来疯狂乱采乱挖,为什么不能让红坪镇有序地保护开发?为什么转让给开发商?让别人抱走金娃娃,我们还说是癞哈蚂! 这篇短文在东湖社区神农架论坛引起正反争议,当时,正是外界正在疯狂炒作,说“板仓红”是“鸡血梅花玉”,炒到100元钱1斤,盗采盗卖之人蜂涌至板仓阴峪河。可神农架人还在说什么“鸡血梅花玉”,无非是块烂石头!于是,神农架以定罪破坏生态制止了盗采盗卖“板仓红”的恶性事件。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板仓红”真是 一块烂石头值得那么多人铤而走险舍命求之吗?当初黑暗传不是一本破烂的手抄本吗?别忽视玩石玩玉玩的是文化。殊不知历来多少人在追寻何氏壁之产地,是真是假不敢妄言,外界疯狂炒作,高价收买必有其因,我们别把别人都当傻瓜!到时后悔不及! 我们再看看《三峡晚报》是如何宣扬的: “产自湖北神农架林区的鸡血梅花玉(也叫神农鸡血玉、神农鸡血石)在收藏市场上引起热议,受到许多收藏界人士的关注,有专家预测:神农架鸡血梅花玉或成下一个天价宝石。为什么会引发此次热议?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它是漫长岁月蕴育的最老玉种。 神农架林区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中纬度天然绿洲地带,是唯一一个中国最早形成的山脉,有16亿年之久,其矿产资源丰富,是古老玉种的发源地。经地质专家勘探,神农架鸡血梅花玉矿形成于中元古界地质时期,距今大约10—13亿年。漫长的岁月,造就了神农架鸡血梅花玉极高的玉化程度。开采难度大,储量稀少,罕见红玉寓意美好。 鸡血梅花玉以鸡窝矿形式分布于神农顶峰万丈悬崖之上。由于生长在原始森林,山高林密,常人根本无法攀登上去。再者由于地势险峻,无法机械作业,只能靠人工采挖,再用背篓背下山,整个过程都是原始开发模式。据了解,一年12个月中只有夏季6—8月可以进行开采,其余时间均是封山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除了这几个月之外,山上冰雪覆盖。自然条件恶劣,季节性不可控,人工开采难,它的宝贵可想而知。
据湖北神农架林区鸡血石研究所所长韩先生介绍,目前已探明的鸡血梅花玉储量为1000吨,而含“血”量超过50%的鸡血梅花玉,在选材上是万里挑一的,可以说是纯度上乘的极品。
在中国的玉石文化中,玉石从开始的功能佩戴,到后来的精神寄托,—步—步发展成“福佑平安,用于传家,象征安康”的文化信念。这又成就了其极高的寓意和文化价值。
逢红必涨,专家预测或成下一个天价宝石。
近年来,专家普遍认为,由于资源稀缺性及不可再生性,玉石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作为最新发现的神农鸡血梅花玉,其形成年代远超和田玉与翡翠,成为最古老的玉种。而与和田玉、翡翠相比,鸡血梅花玉拥有连和田玉都不具备的优质特征:天然红韵,显性红色。它的红色成因是矿石中铁元素、铜元素浸染于矿石晶体中显示而成,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玉种的最大特征。和田玉自古以来以羊脂白玉为首选,翡翠则是翠绿度高为上品。而红色玉的稀缺正好使神农架鸡血梅花玉弥补了红玉市场的空白。 中国人自古以来尚红、尚玉。在所有的玉石中,红玉的地位至尊。论玉之色曰,“赤如鸡冠”,红色排第一。玉石行业俗语云“红黄为贵”,红色排第一。在玉石实物评价中,红色也是排第一。红色玉种最难得、最珍贵,在玉石市场,几乎是逢红必涨。和田玉、南红、战国红,都是炙手可热的收藏焦点。顶级的和田玉现在一克要3000元到上万元。南红,现在市场价200元—1000多元/克,3年涨了3万倍。神农架鸡血梅花玉作为罕见的红色玉种,升值潜力巨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天价宝石。“ 我们一直在思考《三峡晚报》是空穴来风无稽炒作?为什么要给神农架“板仓红”做免费广告?谁是推手?山外沸沸扬扬、纷纷扰扰,神农架静水一潭、无动于衷! 近日,金石康旅文化有限公司与神农架合作及投资意向,得到神农架林区政府高度重视。摘录如下: “ 该公司主要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将该公司研发的产品、研究成果等落地神农架。一是产品市场的对接,希望通过与神旅、神林等公司合作,将产品作为旅游商品进驻林区各大景点卖场,建立产品展示、销售的平台。二是希望通过落地神农架,通过神农架这一品牌和平台,将楚文化发源同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信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以商招商的模式,寻找合作开发方,共同做大荆山玉产业。三是采取合作的方式建立成果转化基地,将企业多年来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转换成康养、旅游类产品,从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次,整个荆山玉产业是不是合适落地神农架,尚还有一些基础性工作要做,因其原石产地在神农架、宜昌、保康交界处,不完全在神农架境内,整个产业是否能名正言顺的落在神农架,主要还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神农架境内是否有玉矿石原矿,因为涉及到原产地的问题;二是荆山玉所代表的楚文化是否能真正和神农架文化对接上,是否有历史渊源,因其涉及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纬度和深度的问题,建议由文化部门牵头进一步研究论证。“ “整个荆山玉产业是不是合适落地神农架”?神农架人应该慎重思考、研究论证。这多年来神农架的“板仓红”再不能任人宰割,成为它人的“专利知识产权”,它应完璧归赵! 湖北著名地质矿产及宝玉研究专家郝用威的一篇《和氏璧探源》论文在一家地质刊物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和氏璧原产于神农架板仓坪!这一定论早已得到权威专家们的认同,而且,神农架板仓红可以实物作证!既然如此,何必拿自己的米借别人的锅煮饭! 玩玉石就是玩文化,众所周知玉石亘古至今它的发展历经三个周期“神玉——王玉——民玉”,是历代帝王把玉石注入文化内涵制成工艺品供皇宫使用或收蔵,便成为无价宝,继而民间才以宝珍藏。“和氏壁”传说就是玉文化的典范,希望神农架人像卞和那样,探究神农架的玉文化一定要坚持真理,真的永远是真的,假的永远是假的,所以,神农架的玉石文化得到林区政府高度重视,由文旅部门牵头进一步研究论证,让“和氏璧文化”完璧归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