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27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
(通讯员 殷傲雪)伴随着清晨的微风,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志愿者的心情变得更加明朗,弯弯曲曲的山路并没有消磨掉志愿者们的好心情。一路上微风习习,风景让人倍觉新鲜,志愿者们的心也被洗涤得愈发青春。7月2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开启了家访之旅,期待着与学生家长见面谈心。
爱到最美是陪伴 莫让孩子为“候鸟”
“候鸟”是听起来是较为浪漫文艺的词语,然而,乡村的“候鸟”们在本该开心玩耍的日子里,透着明媚的忧伤。**,一个乖巧听话的学生,在“希望家园”的五年级班级的老师眼中,他一直是一个本本分分、略微沉默的学生。为了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情况,给学生们送去爱与关怀,志愿者们走进了**家所在的村庄——下坡村,在还没有走到家门口附近的时候,热情的家长就迎了出来,质朴随意的打扮、真挚的笑容、从眼里流露出的尊敬与喜爱,无一不撼动了志愿者们的内心。
闲话家常拉进了志愿者与家长的距离,交流也渐渐深入。通过家长的口述,志愿者们了解到**的一些基本情况,家住下坡村的他,父母常年在广州打工,以此供养家庭,因此,**的教育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爷爷奶奶的肩膀上。然而,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只能够较好地顾全孩子的生活起居,至于孩子的教育,也只能是尽力而为。
“其实,这个娃的性格很温和,但是,他胆子很小,活得没有底气,总是看起来很紧张的样子。”**的奶奶说道。“在我们看来,**在学校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就是有一点点胆小,所以想来了解并送一些奖品给他。”志愿者诚恳地回复。**奶奶听到志愿者夸奖孩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无法言表的喜悦。
以家访为桥 让孩子的故事走出心房
物质上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瘠;时间的流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路上无人陪伴;心里的故事再多也并不可怕,可叹的是将故事尽收心房。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家访的过程中,志愿者们积极地与家长沟通,通过谈话,了解孩子在心理、生活、学习上的情况,并竭尽所能,在更多的方面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
走过蜿蜒的山路,我们来到一座青葱翠绿的山顶上,走进谭郑伟的家中。一百平米没有任何修饰的的**房、杂乱摆放的物品、破碎的玻璃门窗,是志愿者踏入谭郑伟家门的第一印象。据交流了解,谭郑伟的父亲深陷传销魔窟七八年,母亲也早已改嫁,双亲对孩子不闻不问,年少的他全权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教育。七八岁的谭郑伟像一只风雨中行走的羔羊,眼神中流露出来自心底的不安与忧郁。听了谭郑伟的爷爷奶奶的描述之后,深深的忧虑情绪在志愿者们的心中翻涌。环顾四周,简陋的生活环境、单一的学习环境、亲情匮乏的成长环境等,让在场的志愿者们暗自抹泪。或许家访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至少能够让孩子们的故事有人倾听,会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爱要大声说出来 沟通需要好好说
巴东溪丘湾镇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务工,家里的事务都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打理。“希望家园”的一个孩子吸引了志愿者们的注意力。有一天,那个平常认真可爱的小男孩脸上带着伤出现在教室里,志愿者注意到后,将他带出来询问情况,通过谈话,志愿者了解到某某某在家里经常挨打,自己与父母的沟通很少,并且父母缺少循序渐进地交流的耐心,对待孩子通常是用暴力代替了温和谈话,因此,他在班级里也是谨慎小心,即使坐在位置上,他也缩着肩膀,两手紧贴着桌子,不自觉地眨着自己的双眼。
家访给了志愿者们走进某某的家庭,通过沟通交流,某某的父母也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较少,常常将工作上的情绪带到家庭,并施加在孩子身上。“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我们要选择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们。”志愿者张育乐表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