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djwenxue 于 2019-7-26 20:57 编辑
书非借不能读也,借来的书读得更有滋味!爱书之人自然和图书馆有太多感动的瞬间。 2008年冬季,我走出校园来到苏州求职。暂住的旅馆离苏州市图书馆很近,求职路上等待工作的漫长日子里我在那里蹭书度过。带来的生活费捉襟见肘,有时候饿着肚子走在大街上。家里父母三天两头慰问工作找得怎么样,还说行情不好要抓紧找工作。我口里应诺,心里没底。我读书的城市不在这里,我的路费是我在一所中专学校当了四个月临时工挣来的。走出校园,倔强的我没有找父母伸手要他们支援。 那天,我看了一上午的书,肚子饿了出来买了两个腌菜包子瞬间眼泪盈眶。我不知道远离家乡来这个陌生的城市干什么。看书,让我忘记自己处境艰难。杂志上读到麦子的文章《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那篇文章深深打动我。没错,农村来的娃娃和城市里出生的娃娃起点都不一样,这也意味着我要付出很多才能配得上城市的生活。看着图书馆热情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因为我没办证而拒之门外。相反,我常常给他们添麻烦,看书很快,不断的打乱他们的整理计划。 我不再灰心丧气,不久找到一个新开的外资超市维持生计。调休的时候我踩着单车骑行10公里来这个图书馆度过,我也写着那部没有完成的武侠小说。图书馆,是我在这个城市的朋友。在它开放的时间里,总是笑脸招呼我的到来。 生活的颠沛流离,看书没有在校园那么集中。更换城市的路上,我有过办证半年又注销的经历。2012年冬天,投资数亿的湖北省图书馆建成开放,我成了第一批光顾的读者。新馆位于楚河汉街的边上显得格调高雅。儿童区和成人区是分开的,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儿童区和成人区借书! 那年,结婚不久,老婆怀孕回了老家。我和弟弟守着门店留在武汉打拼,闲来无事我写起《寻梦三峡》。我不过在重庆走了一遭就开始写这个城市的故事!为了写得出彩,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柑橘,火锅这些我不曾接触的食物,我去书上找答案。为了将要出生的孩子,我阅读了小时候没有条件读的儿童文学书籍。每个周跑去租几次书,严文井,曹文轩,郑渊洁,杨红樱,秦文君等知名儿童文学家的书就是那个时候读的,我也真实发现儿童文学的美好是成人文学无法替代的。 创业,我是业余的;读书我是认真的,新图书馆环境好,节约很便捷。每次去,看到很多坐车两个小时的人来借阅,老人和儿童居多。我感叹:本该读书的年纪,我们被繁重的课业占满了时间和空间。毕业之后,忙于生计更无闲暇时光读书。我不希望余生被琐事占满,再忙也要腾出时间读书。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我才能愉快的畅想未来! 好景不长,我要告别这个城市!这个我读书四年,毕业之后又回来呆了两年的城市。注销卡的时候,看了我的借阅量巨大工作人员还问我为啥要注销?我说要离开这个城市,他默默说欢迎回来再来图书馆办卡。 离开武汉,我到了重庆。这个城市给我的记忆太多,有和妻子第一次见面的兴奋;有我在工厂拿到厂刊稿酬;有我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有我安顿了一家在这个城市立足。再次和图书馆相遇,那是2016年3月! 妻子在图书馆对面的超市上班,我周末从木洞回来休息。她说旁边就是重庆图书馆,你去那边看书吧!三年没进图书馆的我,被漂亮的重庆市图书馆吸引:自助机上办理了读者证,走进三楼书库是惊艳,是欣喜。宽敞的过道,浩如烟海的书籍。我读书是有选择性的,以文学,哲学,历史,经济类居多,来一次恨不得把图书馆的 书看完!从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借阅量从36本到72本到128本,2019年我想不会突破了。读书还是精细一点好,拼借阅量没有多大作用。 三年里,工作家庭地址也发生了变动,唯一不变的是对阅读的赤诚。手机绑定了重图微信公众号,可以提前知道图书馆的一些讲座,活动信息,还可以参与你借书我买单活动在新华书店把喜欢的新书借回家。有时候忘记带借阅证,还可以用手机数字读者证进入借书,实在是太智能了。主城图书馆通借通还,我在重图借书,喜欢的书在北碚,我就去北碚还书同时借到自己喜欢的书! 三年里,不光自己借阅,还在朋友圈晒读书,渐渐好几位不看书的朋友也办卡来读书,尤其是环线开通后,来借书的人更多了。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我也为他办理借阅证。5月4号为了拿到童话之夜的门票,我和孩子从老家坐火车赶回来,为了省事居然把6岁的孩子留在地铁里自己出来兑换门票。5月11日下午更是早早的带着小朋友来排队,关心孩子成长的家庭一样很多,看着孩子幸福的样子我知道让他来图书馆的路走对了!父母不可能做完美的家庭教育,图书馆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让孩子跟着来图书馆跟同龄人一起阅读,早早让他们获得书籍的熏陶,摆脱那种世俗气,人生之路可以走的更远。 从小爱阅读,长大更幸福!我也希望自己做一个快乐阅读的孩子,徜徉在书海里,发现美,体验美。做生活的智者,做事业上的强者。无惧困难,奋力奔向远方! 写于2019年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