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辛行广水 脚步丈量行大爱续篇之四
广水大广场车站和南道口车站
不经意间,一首《星星点灯》萦绕在耳边。听着那旋律,品味着那歌词,想象那意境,思绪万千。拉开了通往几年前回家过年在黑夜里头顶满天繁星,穿梭在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上,和高兴迎接我们回家的乡亲们聊着我们熟悉、亲切、温馨的家乡事的时空隧道序幕。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最能让人感觉亲切和最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故乡的人,故乡的情。无论故乡的人,故乡的情如何,故乡始终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故乡养育了我们。无论在外面混的怎样,无论以后会怎样,这些是都不会改变的。
一下火车,就看见在出站口等候我们的老乡。有车接送,就不必坐躺公交,再转乘通往集镇的巴士,最后还要步行一段路才能到家。接送的人,会直接将我们从火车站的出站口,送到我们自己的家门口。

每当跟父亲讲起这段回家的经历,父亲的眼神里总会迸射出非常少见的犀利眼神,深邃而又明亮,闪耀着光,精神饱满而又听了上句又非常期待下一句。
一段异乡连接家乡的纽带,一段亲人们都最急切、最挂念的路。
这段回家的路,熟悉、亲切、温情,始终是异乡通往家乡间行走次数最多的路。
广水站到乘坐通往我们集镇的车站(在广水街道办事处),4公里多。这段路,南下的时候一般是按程序走,而回家的时候因为回家的心情急切、激动,又是晚上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可坐,一般都会选择包车回。
有8路车连接火车站到集镇在广水街道办事处的车站。这些车站,又成为了记忆中重头戏。
有人说,8路公交线路通广水站到广水街道办事处,路线太弯曲,耽误不少人的乘车时间。自己开车行4公里可以到广水街道办事处,8路公交的行车路程肯定超过4公里。


大广场,曾经的火车站对接的汽车站。这里有开往应山、杨寨、东余店、东草店、孝子店、驼子岗、邓店、汉口、大悟、黄石、随州、荆门、信阳、东莞、深圳、惠州、北京、上海等地的车,尤以杨寨的为多,通常是车停成一排,8辆或者更多。

你可以想象,这些停靠在大广场车站的车辆,都是广水市的经络。而通往各地的道路,都是广水市的经络载体。经络载体通则经络通,经络通则广水市强!可以把大广场车站比如成广水的经络枢纽中心,她的是否通畅疏散,就关系到广水的是否强壮。至少是局部很大一部分是否健全。
向西南方向行约1公里距离,就是南立交桥。南立交桥旁边也有一个“不太专业”的车站。这里有往返于张杨、倒班、高店、太平、李店、红旗、刘店、应店等地与广水之间的大巴。


印象当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下车,就匆匆赶去坐8路公交车。道路或许并不平坦通畅,只记得要走一段上坡路,然后右拐。途中经过菜市场,走一截可以看到一个公交站台。那个站台大概是“南菜市场路口”。行车11个站台则到达广水站,路程不远,站台较多。

记忆当中,曾经北上南下走过次数最多的路。因此,这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并对这条路怀有感情。我们期待这条路修的更加完善。
据车站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地方到广水的车辆,平时乘坐的人员并不多。主要是往返赶集,或者是办一点事来广水。每天往返两三趟,有的地方则更少。
生于斯,长于斯。不管今后还坐不坐这里的车,还是希望往返这些地方的人民出行更方便。
南立交桥曾经于2018年4月21日失火过一次,现在看上去处于一种维修状态。什么时候能修好,不得而知。

在广水出行几次,听开车师傅讲,广水这个地方人员外流严重,在家的人少,平时没有什么乘客。逢年过节又是到处都堵,堵的人心慌,堵的人直骂娘。
不管开动车、城铁还是完善基础道路建设,常听说是客流量不足,所以有些地方缓缓或者是一拖再拖,处于一种要S不活的状态。
我想,广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百年的火车站历史沉淀加上人口基础也多余周边县市。只要基础设施完善,变得宜居舒适,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回流的。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家乡变得宜居舒适,人们有理由回来,在自己的家乡生活。过着说家乡话,吃家乡菜,处家乡人,感触家乡的一切的生活。
也许,只有在异乡漂泊久了的人,才会有那样一种情怀。